两周的课余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洛丽塔》。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被剧透的人,不愿意在看书前了解太多的故事内容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意图,未看这本书之前,我原以为这本小说是关于恋童癖的一个故事,除此对它的了解也就仅仅局限在这部小说特别吸引人的开头: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于1899年出生于圣彼得堡,在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随全家流亡德国,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等长篇小说。《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有名也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因内容“大胆”不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导向,先后在英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家遭禁。
图片来自网络读完整本书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压抑。总觉得胸口被什么毛绒绒的东西堵住了,呼吸似乎也变得急促起来,我是前天看完了原著,而后分两次看完了97年版的电影。这是本以男主人公视角叙述自己罪行的审判书,更是一部关于原罪与救赎的小说。比起美好的童话我总是更爱这种血淋淋的真相,更欣喜于这种直击人心探寻人性的话语。以前总爱看国外文学,大多是小说,上大学后,看书变得更有目的性了,有实用性的才看,有现实意义的才看,可是在图书馆偶然遇到这本以前心心念念的小说还是忍不住“大快朵颐”,大口吮吸这杯仙露琼浆。
图片来自网络整本书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亨伯特为了继承遗产从欧洲来到了美国,同时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黑兹家疗养身体,第一眼就爱上黑兹家的女儿12岁的洛丽塔。亨伯特因为受到初恋的影响,只对9至14岁的性感少女感兴趣,即便他已经是个中年人。为了满足靠近洛丽塔的原始欲望,他娶了洛丽塔的寡妇母亲。并在洛丽塔母亲意外死后,多次在小洛身上发泄性欲,从身体和思想上控制了女孩,在一次又一次的长途旅行中掩盖自己可耻的罪行。后来,小洛爱上了恋童癖奎尔蒂并在旅行途中逃跑,三年后,他收到了小洛的求助信并再次见到小洛,在询问下知道了奎尔蒂是当初带走小洛的人,他找到并杀死了奎尔蒂,最后在狱中写下了这本书。
图片来自网络小说深不深刻,还得看它对人性、政治、时代特点等方面做出的解读。我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本书。第一个方面是人皆有罪。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乱伦之书,在这个情节紧凑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自私自利的母亲,任性的孩子,气喘吁吁的疯子”,每一个人物都像是我们身边的人一样,在看得见的地方是如此普普通通,可恰好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却充满了肮脏淫欲。看电影的时候,我开了弹幕,在大家的评价里,挺多人认为亨伯特是一个好人,好大叔,还责备小洛不懂得珍惜。其实,他看似纵容小洛,给小洛创造了极佳的物质生活,美丽的衣服、高等教育、小心谨慎地呵护着小洛,这一切看似美好的梦境却改变不了这是一场畸形病态的爱情。他过分痴迷小洛,不加干涉的影响小洛的交友,并随时对小洛燃起欲望之火,善妒以及过分的保护欲已经完完全全禁锢了小洛的自由。如果小洛也爱大叔那么这一切都不足以说明大叔的罪行,可前提是小洛根本不爱大叔,所以这段感情不仅不该受到人们祝福,甚至应该感到恶心。
图片来自网络小洛,也并非无罪。虽然她年幼,没有形成是非观,她的引诱,她的任性,她的谎言也间接毁了自己。不过,她是被害者,她对施害者做出的一切的“伤害”也理应受到原谅,抗争是本能,是维护自己自由的唯一方法。
我不站任何一方,两个人我都恨我都爱我都怜悯。一边是热烈的真爱,一边是奋力的解脱。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下,两个人心里都十分疲累,并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轻易受伤。我心疼,心疼一方得不到回应的爱,心疼另一方得不到该有的自由。
图片来自网络第二个方面是关于自我赎罪的。亨伯特枪杀了奎尔蒂,把遗产给了小洛,并在狱中不久因病去世,小洛最终嫁给了一个贫穷的男子,过上了安稳简单的生活。一切都结束了。罪恶还是在那里,在空中任何一处随意飘荡,永远不可能也不会消失,不过有些东西总是变了,人会变,感情也会变。有罪之人会受到道德的指控,丑陋的行为终止后,放手让对方过上真正自我的生活,即便一切回不到原点,却也让对方拥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第431页亨伯特再次见到了小洛,怀孕的小洛对他说了句“你是好人”。过去的一切丑陋都随风消逝,释怀让小洛重新面对生活,能够自己主宰生活便是最幸福最幸运的吧。
“我对她看了又看,心里就像清楚地知道我会死亡那样,知道我爱她,胜过这个世上我所见过或想得到的而一切,胜过任何其他地方我所希望的一切”。这是亨伯特最后一次见到小洛时的心理状态。可对小洛而言,“奎尔蒂是伤害了她,而亨伯特是毁灭了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