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571408/3913b302dc2fb6e1.png)
费曼大神说过:凡我不能创造,我就不能理解。
写作有很多的方向,有小说、有散文、有诗歌、有影评。。。。多种多样,今天处于小白阶段的我,正在选择自己的方向。
俗话说得好,“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我年纪不少,但童心未泯。
我想在没有定向之前,什么都尝试一下,找到一个自己真正的兴趣点,然后才往后深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71408/bb61afe9e1765686.png)
在我的文章中,没有固定的思维,没有固定的笔法,没有常用的套路,因为现在的我,希望写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写作影评,其实我很早就想尝试,但一直没有合适的电影和决心来写。
《小丑》的出现,让我把这个一直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情,终于做了。
写一篇深刻的影评,必须要对影片有足够的了解,对人物的心理有充分的揣摩,对对白有深刻的理解,才算是合格的观后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71408/ea4636a14f928a9b.png)
市面上,有很多的影评,随便去豆瓣上、电影网站上找一些观点,看一些评价。
然后把电影快进一遍,把好看的图片,精彩的场面下载下来。
然后用固定的套路,起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就发到平台上。
这样的做法,没有错,因为毕竟出发点不同。
但我自己不想这么做,我决定用大学老师教的方法,来写一篇用心的影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71408/41ea43b63952fbe8.png)
在下笔之前,把电影刷了四篇,有写场面,刷得有点想吐的感觉
正如前面所说的,要真正的理解一部电影的精髓所在,如果用简单的囫囵吞枣或者猪八戒吃人参果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一个眼神,一个对白,都可能寄托着作者的很多情感信息。
其实这个过程,和我们看书的过程差不多,对于好书,基本要看两遍,一遍速读,一遍精读,然后在重点备注的地方,做重点的深刻理解。
道法自然,万法归宗。
读书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欣赏电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71408/0c30a36a08c1f5e2.png)
对于《小丑》这部描写主角亚瑟心路历程的神作,同样适用。
电影刷四遍:一遍的正常速度播放,一遍快速播放,一遍重点场景的观看,一遍重点对话的观察。
如果你用这种方法来,看一部电影的话,你会发现,很多细微的点,你才能观察清楚,特别是可以感受剧本为何如此安排,主角为何会发展成这样。
在第三遍观看的时候,一帧一帧的观看,不注重画面的华丽,不注重渲染的音乐,用心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对白。
对于剧情片,只有看懂了每一句对白,才知道主角的情感为何会发生如此的变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71408/b44b8a8b70df7344.png)
很多人看完本片之后,觉得主角是很痛苦很绝望,决定释放自己的天性,成为小丑之王。
但在我眼中,亚瑟真正会变成JOKER,更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轨迹。
对社会失望、对朋友失望、对政府失望、对亲情失望、对爱情失望、对自己绝望后,才成就最后的自己的。
佛学有一种说法,如若成佛,断七情六欲,了却凡尘之事,方能修成正果。
而亚瑟也断了,只是成的不是佛,而是魔。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71408/e93a8b0e235259a3.png)
这个观影的过程,虽然很累人,但可以让你真正的看懂一部电影的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完成这三个观影的过程后,主角的面容、动作、神态会在你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你的内心会感受的主角的情绪。
仿佛,自己就是主角一般。
想起当年两位巨星,一个是中国香港的张国荣,一个是上一任小丑之王:希斯·莱杰。两位巨星为何会去(zi)世(sha),这里我不想多说,但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剧本中的主角太过于投入,而无法抽离。
看了四遍电影的我,同样会有这样的感觉。仿佛被嘲笑、被戏弄、被欺负的的人就是自己一般,其实这种感觉,很多时候都会有,看小说会有,看电视剧会有,看表演也会有,我们称之为代入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71408/07b93828d867e97f.png)
一个好的电影观后感,就是通过作者的眼睛,来欣赏一部电影,感受作者眼中的喜怒哀乐。
只有这样的文字,我才感觉是有温度,有感情的。
在这个时候,正式写下在自己脑海中的正是JOK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