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应该是提供给在特定场景下针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产品的定义
一句话描述产品定位:“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一个产品的定义需要涵盖以下三个关键要素:某个、问题、东西。
某个(具体定位)
定位明确。在众多的实际问题中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需求,做到明确而非包罗万象。
问题(需求场景)
详细描述需求场景。需要明确以下三点:谁的问题?问题的核心?问题的条件?
-
用户
需求的来源是哪里?用户属于哪种社会角色?用户与产品的关系?
-
需求
问题的核心可分深浅,由浅入深分别: 观点行为 -〉 目标动机 -〉人性。通常直接观测到的问题只是表象,只有经过深度的挖掘才能问题背后那亟需满足的本质需求。
-
场景
需求通常与用户和和场景联系在一起。在移动时代,需求与场景的联系更加紧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用户多样性、渠道复杂化、需求丰富和碎片化、场景多变化。对产品经理来说,也需要及时更新移动场景下的知识。
东西(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可以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产品、功能、特性、流程、服务都算解决方案。
二、产品的分类
分类是人类简化和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帮助我们从不同维度认识事物。产品的分类是为了更仔细地描述产品。
用户关系角度
- 单点: 单用户
- 单边: 网络效应
- 多边: 平台生态
从用户之间的关系出发可以分为以上三类。单点用户型产品以独立工具的形态存在,单边型用户产品的价值随着用户量的增多而增值,多边型产品是一个多角色参与的价值交换平台。产品的演变策略通常是:先大量获取单个用户形成网络,再根据角色划分用户形成多方共赢的生态。
用户需求角度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严谨,一些产品是其中集中类别的混合形态。
- 工具: 用完即走、解决问题
- 内容: 沉淀用户、价值观过滤器
- 社交: 吸引用户、建立联系、去中心化
- 交易: B2C or 交易平台
- 游戏: 真实世界的副本
- 平台: 同时满足多角色的产品形态,也称生态
产品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通常是先作为工具满足特定用户的单一需要,期间运营方使用内容或者社交的方式留存用户,再通过卖人或者卖物的方式将产品变现,最后引入合作伙伴参与到平台中共同演化形成生态级产品。
用户类型角度
产品面向的用户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企业(B端)和个人(C端)。它们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在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运营销售过程中都需要注意这些特点。总的来说,B端用户更加理性有逻辑,C端更加感性有个性。
- 2B: 企业、群体、商业价值、生产、目的和结果、后台、专家
- 2C: 个人、个体、用户体验、生活、过程与感受、前台、新手
用户还可以分为客户与终端用户,前者是购买者,后者是使用者。
产品形态角度
- CS结构: 客户端 <-> 服务器
- 软硬结合: 软件 + 硬件
- 产业服务: 大实体
从产品体量大小的角度出发,IT产品可以分为三类。最轻量级的用户产品关系CS结构,用户用自己的终端设备上的软件与产品背后的服务器交换信息;结合硬件后互联网产品往物联网方向靠拢,渗透到可感知的现实维度;产品与用户的关系发展到最终会成为错综复杂的服务供需关系。
其他角度
- 细分行业: 金融、教育、医疗、娱乐等
- 盈利模式: 卖货 or 卖人
- 关键资源: 资本驱动、技术驱动、用户体验、运营服务、垄断资源
- 行业成熟度: 初创、爆发、平台、衰退期
引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苏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