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余映潮老师的专场。
余老师在教育界估计是很多老师的偶像吧?七十多的人了,却老当益壮,每年都硕果累累,他开创的“板块式”教学,简单好学,操作性强,很受我们一线老师的欢迎。
余映潮老师今天带来了两节课,一节课是《记承天寺夜游》,一节课是《散步》。相比较昨天王君老师的课,余映潮老师的课似乎更接地气些。
两节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余老师“一节好课”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着高效阅读教学的六要素,即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渗透、集体活动、审美教育、教学标高。
《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余映潮老师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自读自讲、朗读体味、读背积累、名句赏析。自读自讲解决词句理解的问题,朗读品味解决文本情感的问题,读背积累提现“语言学用”,名句赏析则对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实现了审美教育和“教学标高”。
朗读体味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活动,余映潮老师对这一活动的教学设计尤其精妙,“读”贯穿期间,首先要求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然后要读出一点感慨的味道,接下来是读出来一点复杂的情愫——说到这儿,要插一句,记得以前读书,看余映潮本课的教学实录,在“读出复杂的情愫”环节,余映潮老师插入了苏东坡写作背景的介绍,但是今天这节课,余映潮老师将背景介绍放在了课之始,个人觉得背景介绍放在此环节似更合宜。
《散步》一课,余映潮老师主要指导学生进行了四次活动:文意概括、美句品析、景物描写欣赏、悠长意味揣摩。整一节课感觉气氛比较“闷”,学生发言也不太积极,仅是几个孩子“捧场”般地发言。其实,我听课的感觉——我想假如当时余老师让我发言,估计我也挤不出几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想,该是学生读得不够?余老师指导朗读重在集体指导,集体朗读,每一个孩子都读了,可是……我觉得有些句子是要个人反复读的,从语气到语态,自己读自己品,才会品出自己的感觉。这是集体读所达不到的效果。
每一节课后都是余老师的讲座。余老师的讲座重点强调语文高效阅读的要领。至少我记住了高效课堂的六要素: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渗透、集体活动、审美教育、教学标高。整体感觉,余老师的课堂,既有高大上的大家风范,又有接地气的实用价值。或许,这就是余映潮被很多一线老师追随的原因所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