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无意中点了手机上的日期,猛然看到今日“立夏”。每年立夏时节,总让我想起上世纪1974年小学五年级时的“立夏”……

当时学校按照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办学,即:“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虽然才十二三岁,但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实验田,让我们在老师或在校贫协(贫下中农协会代表)指导下学种庄稼。

那时,我们太贾村学校七个年级,每年级两个班。校园东边从北往南是一、三、五、七年级,西边是幼儿班、二、四、六年级,每年级一班在里二班在外,班主任办公室兼宿舍在两个班的中间。上下课的钟,用一根高木杆立在七年级西墙边。最南边是个有走廊的房子,东边外室挂一个大钟表,打钟学生按这个钟表上的时间打钟。校长贾好学老师住在西边,副校长李仰参老师、还有体育老师畅顺河(当时还代我们数学课)住在东边。校园南墙上是用钢筋做的大铁门,中间有一条石子铺的马路,两边是桐树,路边常栽着扫帚苗。最北边有个高大照壁,南面是主席像,北面开始是主席和副主席在天安门场楼上检阅红卫兵的像,“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用铁笆子搂了,现在想不起上面最后写着什么。北墙上虽然只开一个小门,但大部分学生都在这里上下学。每个班级有五十名左右的学生,全校共计七百多名师生,是当时城关公社的大学校,体育和文艺节目,在全公社都名列前茅,多次参加县市表演及比赛。校园东北角有几间房子,是我们的校办工厂墨汁厂和染纸厂。每班在课余时间都到工厂做墨汁或染纸。东侧有一排由北向南的空地,五、六、七三个年级六个班,每班一块实验田,我们五•二班紧靠实验田。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错过了种棉花的季节。人常说:立夏种棉花,有苗没疙瘩。但我们为了“打破”这个传统观念,“冲破”旧思想的禁锢,在实验田里种上了棉花。也不知道是水肥充足管理到位,还是刚过立夏一两天就种上了,当年秋天,实验田里不但有苗、有疙瘩,而且还真长出了白绒绒的棉花。全班同学喜上眉梢,在摘棉花的季节里,全班六个学习小组,轮流到实验田摘花。而且还喊出了冲破旧观念的口号:立夏种棉花,有苗有疙瘩。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儿童个个都升级为爷奶辈了,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都让人激情澎湃活力四射。如今即将步入花甲之年,每年正月十一,我们这届村里同学在老同学畅建泽组织下,由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买单,都要聚会一次。开饭时,让我说几句祝福的话,1999年至2015年我都要说:吃好喝好,一醉方休,不醉不停!进入2016年至现在变成了:饭要吃好,酒要适可,快乐就好!毕竟人生的轮回已经让我们走了一多半,当年的岁月只剩下回忆和梦想了。人生对我们来说就像“立夏”,虽然还有夏收、秋收这些丰收时节,但白天却愈来愈短。所以,珍惜生命爱护身体健康生活,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了,愿我们每一个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愿我们每年聚会时个个都红光满面精神抖擞,让愉快爽朗的笑声永远在我们中间飘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