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简更196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课例之聚焦《背影》之美

简更196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课例之聚焦《背影》之美

作者: 爱于心敏于行 | 来源:发表于2023-12-02 21:02 被阅读0次

聚焦《背影》之美

文‖张爱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朱自清选取了一段往事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哲思。

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

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在这种“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依然坚持在南京车站给“我”送行,坚持为“我”买橘子,“我”来京后读父亲来信等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故事,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我”对父亲的理解,“我”对父亲的愧疚以及对自己成长的反思。

这一节,我们上一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课,可以围绕选材、构思、情思、语言以及表达方式上进行品味赏析,以小组合作、圈点批注、探究交流的方式去发现《背影》之美。

六人小组合作探究,班上交流。

预设:

1)美在构思。抓住“背影”这个侧面,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情思。

2)美在线索。以“背影”为线索,通过“不能忘的背影”,“爬月台的背影”,“消失了的背影”,“泪光中的背影”串联全文,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3)美在情感。父爱子,子爱父,着力表现“我”对父爱的理解,对父亲的愧疚以及对自己成长的反思。

4)美在细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把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

“他捡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便于“我”上车更快捷。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对儿子的衣食住行都考虑得非常细致。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怕“我”走丢,怕“我”行李丢失。

5)美在用词。比如文章第六段的“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的“攀、缩、微倾”等动词的运用,把父亲为“我”买橘子的那种艰难,表现得十分传神。

6)美在语言。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比如: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赋闲。

——很简约的四五十个字交代了“变卖典质”和“借钱办了丧事”两个事件,以及家境惨淡的原因。可谓是言简易丰。

——句中“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为了丧事”“为了赋闲”这些短语体现了朱自清散文语言的典雅、简净等特点。

7)美在情思。作家李广田评价《背影》一文“表面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是一篇“发生极大的感动力的文章”。

这种“感动力”,非我们常说的“父爱子”“子怜父”这么简单,而更在于“觉醒”二字——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也就是要敞开心扉,坦诚表达各自裹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最后,请同学们尝试写作,述写生活之美。

要求:抓住某个“侧面”,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提示:从一个“侧面”写人,就是抓住人物身上最能表现其个性特点的某个部位、某个动作、某种习惯,着力进行描写,并就与之相关的事件进行叙述、议论、抒情,从而表现他的性格特征、思想品性,表达自己对他(她)的某种美好情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更196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课例之聚焦《背影》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zh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