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这几天顶岗实习生万紫腾一直跟着我听课。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问题驱动课堂上能不能让学生来设计部分问题?昨天晚上看了美国作家Jay Mctighe和Grant Wiggins的《让教师学会提问》一书。在第26页有一句话“教育的一个主要的长期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更好的发问者”。看到这句话很以为然,于是今天开始在两个班实验。由于学生原来一直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几乎没有自己设计过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所以,我在第一个班级指令下达之后,学生就领会错意思了。他们把老师要求他们设计问题理解成有疑问提出来。于是在第二个班上课的时候我把指令说得很清楚,还举了例子。结果孩子们设计的问题还真不错,激发了同伴们学习的兴趣。
今天还有一个尝试让我高兴,小组评价的改革,使用奖励卡,随时把奖励卡给发言好的小组,下课统计卡的数量,很方便。这要得益于崔成林主任给我的课件《深度学习的评价》。原来我一直在黑板上给小组写得分,这样老师台上台下来回走,费时费力,导致了不敢分成多个小组,只能大致分成四个大组,这种粗糙的分组使得部分学生当了看客。今天的尝试孩子们感觉不错,发言积极讨论有深度。王永博小组为了在评价中取胜,他让他的组员们班空饭空提前做好准备,把预习做到了极致,赢得了同学们的赞扬。
不过我有一点做得不好,因为没有更好的方式叫学生,我还是过多沿用了谁举手让谁回答的方式,这是不科学的:何种方式叫学生回答更科学?随机点名的机制怎样更能代表全班?现在我还在思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