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乌丫丫
苏氏三父子,唐宋八大家之三杰要多爱一个人,才会甘愿皓首穷经,为他著书立传!
要多爱一个人,才会不惮悠悠之口,傲娇放言,这世间,这人间,吾唯爱他尔,也只他,入得我眼我心!
林语堂先生甚是可爱,在开篇处即袒露心声:这世间才情兼备之人有如过江之鲫,然而,崇高如李白,伟大如杜甫,那又如何?我只偏爱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如此情深,以至于不为苏东坡立传,便不能抚慰自己对苏东坡的热爱敬爱与深爱。
犹如S.H.E在其名曲"Super Star"里面唱得那样,“除了爱你,没有真理”。
亲子时光我阅读《苏东坡传》,是因为陪伴孩子做老师布置的亲子阅读,图书馆借期将至,赶紧拜读一番,也好对得起这本图书来来回回的城市迁徙。
苏东坡个人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传奇一生,内蕴北宋朝复杂诡谲的历史变迁与政治改革分歧,映射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融荟萃,忽而巅峰,忽而低谷,无人不为其性格魅力折服。
按理说,了解苏东坡的才情韬略、历史文化情境曲折应是主要目的,不过我明显属于阅读理解不正确,因为引起我兴趣大增的是苏东坡祖父的育儿之道。
唐宋八大家,苏家就占了三个名额,苏氏三父子,让人偏爱,也招人嫉恨呀。我不由得好奇,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出如此惊世绝才,一个还不够,一下来了仨。
1 祖父的无教之教:目不识丁,却无碍言传身教
苏东坡的祖父,目不识丁,他对苏东坡的文学建树并无影响,但苏东坡的性格与酒趣却传承自祖父。谁又能说苏东坡的文学修养与性格酒趣无关呢?
祖父慷慨大方,人品不凡。祖父在乡村拥有小康之家,却不像别家那样储存食米,他以米换谷,遇到荒年歉收,开仓散粮。人们最初感到荒唐,事后才恍然大悟。祖父当初为什么广存稻谷——因为稻谷可藏数年,而稻米天潮时则易霉坏。祖父可谓既有善心,又有远虑。苏东坡心系庙堂,关心民生疾苦,难说没有祖父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
祖父衣食无忧,酒趣盎然。祖父优哉游哉,时常携酒一樽,与亲友在青草地上席地而坐,饮酒谈笑高歌,以遣时光,这让规矩呆板的农人瞠目结舌。原来循规蹈矩、乏善可陈的人生,也可以点缀肆意纵情的时光。我想这是祖父馈赠给孙儿的美妙精神遗产,日后支撑着苏东坡在人生低谷处和困苦流连中自得其乐,并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祖父随性外放,质朴淳厚。苏东坡叔父赶考高中,派人给他送来喜报,老爷子正喝得酩酊大醉,手里握着一大块牛肉,欢乐之下把牛肉塞进了行李袋,与喜报和官衣官帽裹成一团,骑在驴背上,一路跌撞招摇回家。这种行为被文人雅士视为丢脸失礼,苏东坡却说只有高雅不俗之士才会欣赏老人的质朴自然之美,贬损与欣赏之间,是一脉相传的率真有趣。
正如苏东坡自我评价的那样“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苏东坡为世人如此偏爱,恰因为苏东坡的才情与率性相得益彰,因为这世间有才情者众,而有趣的灵魂太少。
故而,即使在苏东坡被贬谪远地之时,皇帝老儿只要一听说有其新文,必嚷嚷着要赶紧一睹为快。
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传输知识。祖父是个粗人,却也是难得一见的妙人。他虽目不识丁,并不妨碍他向儿孙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
反观今日父母,大多颇有文化,却忙着把孩子塞进一个个兴趣班,名曰“生怕孩子落在起跑线上”,却忘了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最好的爱是亲子沟通与互动。
2 父亲苏洵:没有无缺陷的父母,但我可以为你树立一面向上的旗帜
世间常言,虎父无犬子,反过来,虎子也应无犬父。其实,并不尽然。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一开始并没有显示出虎父的征象,他19岁早早娶妻生子,但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
他施施然流连山水,多年来游手好闲,直到某一日经其兄提点,才幡然悔悟,烧毁旧作,发奋读书。他曾应举落榜,依然埋头苦读,在57岁那年,带着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进京赶考,文章备受欧阳修大学士的赏识举荐,才声名大噪。
虽然苏洵位列唐宋八大家,但终其一生,他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得到如意施展。然而,57岁,黄土埋身的年纪,这般拼搏的决心和魄力,是现时代的父母值得学习的重要一课。
在信息时代的学习型社会,年轻的父母们,瘫在沙发或床上,刷着手机,间歇性地抬头指点一下埋头苦读的孩子,偶尔假装温柔,时常暴风骤雨。这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常态现象。
或许我们应该思考,除了为孩子提供衣食不愁的物质保障和假期旅行的开阔视野,我们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行为养成和精神教育?
每一个令人仰望的父母,曾经都可能是个熊孩子。
没有无缺陷的父母,但我可以为你树立一面向上的旗帜!
图片来自网络3 教育不拘一格,是培育,也是放手
苏洵在那个年代,能够娶妻生子之后还一身轻松游览山水,实属难得,也难免被人指点诟病。没有祖父的纵容,却也实不可能。
有朋友问祖父,为什么他儿子不用心读书,而他不肯管教?
祖父很平静的回答说:“这个我不发愁。”
若看到这样的父亲,世人大都会埋怨他不负责任,实则是祖父早已看出儿子倔强古怪的性子,也坚信他那才气焕发而不肯务正的儿子总有一天会自知犯错,从而痛改前非。
晋朝诗人陶潜曾写过一首悲伤认命的“责子诗”,说“天意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儿子能够成才,全凭天命。
苏东坡有儿子若干,却几无一人承继他的磅礴才情。苏东坡在其子遁儿生下三天举行洗礼时,也感叹写诗一首,“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虽说是自嘲,却也道尽天子父母最朴素的愿望,富贵苟如云,平安即是福。
我们熟知伤仲永的故事,也熟知许多大器晚成的人物传奇,正如这苏洵。却并无什么作用,因为我们无法抵御焦虑。
我们如今这个时代,父母在教育中的问题,有时候不是不管,而是管得太多,时刻处于焦虑状态,恨不得拔苗助长,一日长成苍天大树。
每一颗种子都是微笑的星辰,有的会长成苍天大树,伸展至天际,有的会长成灌木矮枝,淹没于丛丛森林,更多的会长成野草,在疾风中摇摆,或萌发成阴暗地面上的苔藓,却也能如袁枚的《苔》中所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4 且等风来,花自然会盛开
有一天晚上,麦子在桌前写英语机构的听记作业,我在旁边阅读《苏东坡传》,读到《上堵吟》时,忍不住与她分享讨论了两句。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宫。
台边有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且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麦子似乎感到这首诗切中了她的心声,瞌睡一扫而空,突发奇想,满腔热情仿诗一首《作业吟》,对英语学习进行了深刻的控诉。
桌上有我听录音,悲写XX臭听记。
桌边妈妈来监督,欲抄课本妈不许。
我悲写XX,单词作业堆满山。
听记为我添愁绪,长出皱纹和白发。
我悲亦何苦,百花春更艳,我却好困倦。
慢慢黑夜作业娃,昏倒桌前醒不来。
看得我啼笑皆非,我笑言,长出皱纹和白发难道不该是妈妈?却也不得不反思麦子当前的学习状态。
这个学期麦子对英语作业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出现了边做作业边昏昏欲睡的状态。英语机构的口碑一直都很好,但目前的教材内容和要求可能超脱了麦子的能力,因此她会感到吃力和抗拒。
一个星期她大约要用三个晚上的时间来完成练习册和听记作业,并且作业质量和学习效果不佳,课程在推进,但理解不充分,收获不大。我最担心的的,长此以往,她不仅未能感受到语言学习的美妙,反而会败坏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我很快决定暂停她的学习课程,等到合适的阶段再继续。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
教育的秘密是什么?千人千解。
刚刚过去的五月,小升初择校的牛娃简历在朋友圈满天飞,让家长们戳心不已,因为据说那还是名校收到的最普通的简历之一!
任正非最近关于教育的呼吁引人关注,他在前不久接受加拿大CTV采访,谈到个性的完整生长和创造动力时,曾回忆指出:“我觉得,父母对我们最大的贡献就是不管我们,让我们一天到处调皮捣乱。”
不知是否正是父母当初给予他自由放肆的青春,才培养出他这般悟空大闹天宫浑不怕的精气神?
学习是一项终身的事业,而我的孩子,是需要我用一生去浇灌的花朵。
孩子,如果你是慢性子,那么何妨慢慢长。
且等风来,花自然会盛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