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前不喜欢社交。原因有很多。学生时代,由于成绩不佳,内心自卑,也没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工作以后,因为一家全住在单位,有爸妈供吃供喝,我根本不用出门。
八小时之外,没事的时候,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宅在二楼房间里,练练书法,读点杂志,做点家务,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结婚后,有了孩子,我要打理自己的小家,也无心交朋友,几乎和所有的同学都失去了联系。我的重心,除了工作,就是家庭。
二点一线的生活,时常也让我感到压抑,可是我又无力改变。于是,我只好安慰自己,生活优越的我又不用有求于人,何必花时间花钱去社交呢?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我们的大脑天生就爱社交,我们渴望和人连接,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

无论是我们受到别人的排挤,还是我们回避社交,我们都会感到很痛苦。这是马修.利伯曼在《社交天性》里的观点。其实我以前不是不爱社交,而是不敢去社交。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说,由于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我们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于是产生了这些足以主宰我们人生的内心的冲突。我的不善于社交正是由于内心的冲突,我害怕理想化的自己在别人面前出丑。
参加先生的社交圈,在饭桌上我也是听其他人说话,我绝不插话。人家表面上看我端庄大方,表现得体,其实我内心想法很多,却不敢表达。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我紧张于每一次的当众发言。冲突的内心让我无法得到自己的认可,却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当读到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的一句话时,我对社交的概念,又进一步理解了。他说,真正的教育,一定是社交,一定是群体共同成长。
你看,笑来老师将教育定义为社交,那社交真是太重要了!那我这几年,在社交方面,我也开始慢慢地主动起来了,也成长起来了。那如何主动社交,才能让自己成长呢?

一、积极主动链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积极主动。为什么放在第一个呢?那肯定是最重要的了。
试想下,在遇到一件事情时,如果没有积极主动,就会耗费大量的精力想别人是如何想的,还不如自己主动去链接,沟通交流,达成共识,这样能不高效吗?
我以前内心的冲突就是来自于想得太多,总是等着别人主动来链接我,我自从读了书后,在社交方面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人际关系也是越来越好了。
二、利他思维处事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写的,他认为可能找寻到生命的意义有三个途径:做有意义的事,关爱他人,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关爱他人要体现在利他思维上,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地给自己带来快乐。
《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先生写的。他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技术知识,而85%归功于“人类工程学“的技巧——一个人的品格和领导才能。他讲的就是如何加强人际关系,从利他角度出发,学会让别人开心,最终也让自己快乐。

三、共同成长前行
《他人的力量》中说到,我们要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一起共同成长。我以前不喜欢麻烦别人,就是没有想到感情是麻烦出来的。他人能助我们成长,他人才有成就感。我参加007写作社群已经三年多了,大家一起裹挟着前行,都在成长着。
今年,我又参加了笑来定投人生课堂,群里太多优秀的人相互反向塑造,正应了笑来老师的话,社交就是成长,共同成长。
你看,这篇文章,我引用了很多书中的观点,正是这些观点,让我主动去社交,主动去链接,因此也收获了友情,收获了成长。现在,我真的喜欢交朋友了,因为我知道了,没有社交,就没有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