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写的故事,脑洞能开得那么大,想象力和创造力超越常人,能凭空构想出全新的世界,作为故事舞台,也能在这个虚构世界中挥洒自如地编织出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剧情?
为什么有人总觉得自己写的故事缺了点什么,不够精彩,不够深刻。为什么有些人,拿起一本享誉全球的名著,却读得一头雾水,不明就里?
一个人的知识阅历毕竟是有限的,阻碍写作与阅读根本障碍,并不是知识,而是“脑洞”。“脑洞”这个词当然不科学,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人能够接受和输出思想的宽阔度。脑洞越大,同等知识水平下,阅读同一本书理解的程度更深刻,反之越肤浅。同理,脑洞越大,写作中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就越大。
今天我想聊一聊,在写作与阅读中都需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多重世界的思维。看完这篇文章,你可以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脑洞是否瞬间增大了几公分。
尝试分辨出故事中的多重世界。
多重世界,就是在一个故事中,存在不同层次的世界,而对于某一个故事元素,在不同层次的世界有不同的意义。多数人只满足于故事中显而易见的世界,以为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舞台。
举个栗子,《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正儿八经的现实主义小说,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孙玉亭等人,实实在在地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土高原上。一般的读者,只能感受到这一重世界,虽然在这一重世界中,有乡村,城市,有农村,有矿山,但这些小世界是平行的。那么多出来的一重世界在哪里?
开脑洞必备:多重世界思维孙少安和孙少平,活在两重世界里。孙少安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为了让亲人和村民过上物质丰富的生活,他只活在物质世界。而孙少平,他热爱读书,他在书中见识了另一重世界,虽孙少平出身贫寒,也像哥哥一样吃苦劳动,但他的世界更丰富:有书,有田晓霞,有斯基和列夫,有视野以外的广阔世界。这一重世界让孙少平在小说中与众不同,他更独立,更深刻。这两重世界虽有区别,但仍是紧紧粘合在一起的,不需开脑洞也能理解。在田晓霞牺牲后,作者用孙少平与外星人对话的方式,解开另一重世界,外星人告诉孙少平,他们属于更高等级的生物,人死后也会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生命体。这就是说,当孙少平,孙少安这些人在地上演绎这一部百万字巨著时,有外星人在另一重世界中观看。而外星人,对这些剧情,一定有与人类不同的理解。当读者不能释怀田晓霞的死,或是感叹田润叶的婚姻时,要知道这一切悲欢,在另一重世界中,也许有另一种解释,作为读者,你不一定要理解,但可以扩大脑洞,去接受这个可能性。
现实主义的小说尚且如此,我们再来看看真正的虚构文学。在魔戒三部曲以及《霍比特人》中,读者看到的是气势恢宏的中土大陆,多种族的人物演绎出跌宕起伏的剧情。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弱小的人物担负重任,代表邪恶力量的魔戒最终被摧毁……这些故事都发生在中土大陆这个舞台上,但这一切的起源,却来自托尔金的另一部小说《精灵宝钻》。
《精灵宝钻》一开篇,主神一如命令手下的诸神奏乐,诸神中的叛逆者米尔寇在音乐中加入了不和谐的音律,在一如的干预下,诸神完成了这部大乐章。一如在虚空中创造了一个世界,它是这部大乐章的实体表现,诸神中一部分忠于一如的神(又称为维拉)进入这个世界,继续完成它的创造,他们创造出中土大陆世界,又创造了精灵和人类等种族,米尔寇则从中破坏。一切都按着事先演奏的乐章进行。精灵和人类的历史,分别对应了乐章中的两个高潮。
托尔金笔下的《精灵宝钻》如诗如画,浪漫而忧伤,脑洞大开,个人更喜欢这一部作品。
开脑洞必备:多重世界思维魔戒系列中的两重世界非常清晰,中土大陆上的人类,精灵,矮人不论怎样纠缠,都不能逃脱早在大乐章中定下的命运旋律。最有趣的一个设定,是精灵永生不老,他们离开中土大陆可以与维拉相聚,但人类却拥有主神一如赐给的奇妙礼物:死亡。连维拉们都不知道人类死亡后会去哪里,这是一如才知道的秘密。
魔戒中的两世界非常清晰,在一个人物遇到某种命运时,一定能回到大乐章中寻找答案。读者可以尝试站在一如的位置去理解,因为这剧情早在创造世界之前就写好了!
经典的多重世界模型:上帝与魔鬼的赌局
这个类型的多重世界模型,在西方文学中非常常见。这个模型可以简化为:“上帝和魔鬼打赌,世界就是牌桌。”这个故事模型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百试百灵。抓住这个模型,你的脑洞又大了一圈。
这故事模型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圣经》中有一卷《约伯记》,故事讲述了魔鬼撒旦与上帝打赌,赌注就是约伯这个人是否真的敬爱上帝。于是魔鬼在上帝授权下,夺去约伯的一切。最终还是上帝获胜,约伯也在苦难中重新认识了上帝。
开脑洞必备:多重世界思维《浮士德》也是按照这个模型写出的文学作品,它脱胎于《约伯记》,讲述了一个“两重打赌”的故事,一重打赌,是上帝与魔鬼,把浮士德这个人当做赌注,第二重,是魔鬼与浮士德打赌,赌注是浮士德的灵魂。最终是上帝赢回了浮士德的灵魂。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上帝与魔鬼打赌,战场就是人心。阅读者在看到戏剧冲突中“人在做什么”的同时,也要想到“天上的神和魔鬼在做什么”。《圣经》上说“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俗语也有“人在做,天在看”,都是这个道理。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并没有像《约伯记》和《浮士德》那样,直接出现上帝与魔鬼的赌博或争战,而是以坚定的态度默认了它的存在。如果我们在故事加入这一重世界,故事就会变得更清晰。例如在电影《釜山行》中,虽然没有提到上帝与魔鬼,但在列车这个小世界中,人们的言行却生动地展现正邪之之争。脑洞大的观众在观影时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这个人自私自利,死了是恶有恶报;这个人舍己救人,虽死犹荣,将来若有审判,他们必要受到公正的评判。这就相当于观众站在上帝与魔鬼的赌桌前,用高过故事舞台的视角在看这个世界。这样的观众,不会为主人公的死亡感到惋惜悲痛,而是为他骄傲喝彩。而脑洞很小的观众,则会在影片结束后,遗憾地说:这么帅的大叔怎么死了呢?
故事的深刻意境,往往是藏在高一重的世界中
如果读者认识到了故事中的多重世界,那么他既可以在低层次的世界中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带来的感官享受,也可以站在高层次世界以“上帝视角”体验更广阔的图景,更深刻的意境。而作为写作者,则是站在比高层世界更高层的位置,掌控全局,纵横捭阖。
《百年孤独》,是一本常被人买来装饰书架的名著,因为很难读懂。用多重世界的思维,就能使阅读过程变得容易。故事中的主要舞台马孔多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读者不必纠结它的地理位置和年代。作者把哥伦比亚的地理和历史抽象浓缩在马孔多。故事中的第一重世界是马孔多百年历史,另一重世界是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的世界。相对马孔多,梅的世界才是更真实的世界,梅在马孔多来去自如。你可以把马孔多当成是梅手里玩的虚拟游戏,他随时扮成游戏中的人物进来玩一下,他知道马孔多全部历史,他的时间与马孔多不同。布恩迪亚家族每一代中,都有与梅有交集的人物,而这些人物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某种形式的超凡脱俗,他们不完全属于马孔多世界。如初代阿尔卡蒂奥,醉心于梅带来的科技,在研究中发疯,认为每一天都是星期一。其实他是看懂了梅的秘密,发现马孔多是虚幻的,梅才是真实的,梅的时间停留在星期一,而马孔多的时间却飞逝数十年。梅的房间是梅世界嵌入马孔多世界的碎片,房间内的时间不随马孔多时间流逝,四代阿尔卡蒂奥躲在房间里,追兵看不见他。家族中一直有人研究梅留下的羊皮卷,直到第六代奥雷利亚诺解出全文,发现羊羔皮卷中记载了家族百年历史,羊皮卷不是按时间先后记载,而是所有事件在同一时间爆发,这正是上帝视角在时间维度上的精确描写:现在,过去和未来,在上帝眼中,都是现在。
读者很容易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把马孔多作为第一舞台,注目于马孔多的历史,家族人物关系,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也是如此。而多重世界的思维,是在读第一重世界的故事时,时刻留意第二重世界,你会发现,梅就会出现,对马孔多意义重大,更是对读者的提醒:马孔多不是真实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超自然事件也出自梅的手。这样,在读到这些匪夷所思的情节时,读者就不必太迷惑,只要欣然接受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就行了:既然马孔多不是真实的,出现什么样的怪事都不足为奇。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从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们身上难以的出答案,但从梅的视角看去,就显而易见了,他是上帝的使者,是作者的心肠,他把对哥伦比亚国家历史与社会的反思,以纷繁的符号编织进马孔多的历史,又把真实世界中的孤独,强加给布恩迪亚家族,魔幻的背后,是足以撼动灵魂的现实。
多世界不等于多重世界
一个故事中出现了多个世界,不等于它就具有多重世界,如主人公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场景不同,但并没有层次感。一部好小说,是一定能让人感到多重世界的层次感。第二重世界一定比第一重世界更真实,更深刻,拥有更高的秩序。第一重世界不能解答的难题,答案在第二重世界显而易见。
在《纳尼亚传奇》中,四个来自伦敦的孩子从魔衣橱穿越到纳尼亚世界。伦敦与纳尼亚世界是平行的,处于同一层次。孩子们在纳尼亚遇到了狮王阿斯兰,并且从纳尼亚世界的边缘远远望见了阿斯兰的国度。相对于阿斯兰的国度,伦敦与纳尼亚世界都是第一重世界,阿斯兰的国度才是更真实的第二重世界。
相比之下,某些披着魔幻外衣的言情小说,虽然描写了仙界人间,却没有体呈现出层次感,只能算是不同场景而已。
在写作中构建多重世界,不是一句穿越就能做到的,除非作者有看到另一重世界的能力,那就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源泉。
读者要当心你自己所在的那一重世界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读者在读一本书的时候,突然从书页中伸出一只手来,抓住阅读者,把他拉入书中的世界,是多么令人惊喜(或惊吓)呀!
多重世界,不限于两重,可能会出现第三,第四重,其中读者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是一重。在《纳尼亚传奇》中,狮王阿斯兰告诉孩子们,他在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名字,他让孩子们在纳尼亚世界经历这一切,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在自己的世界中认识他。这段对话,就相当于对任何一个读者发出了邀请:你也可以在你的世界找到阿斯兰!
作为故事中高层世界的主人,上帝视角的持有者,这一类角色具有贯穿多重世界的能力。
要点:
一,一个好故事,一定不是只有一重世界。
二,显而易见的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
三,要得到最终的答案,去最高的那一重世界里找。
以上是个人在阅读与写作中的一点心得,自己觉得很实用,也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欢迎交流。本人科幻小说《天问》中,也构建了多重世界,欢迎关注。
《天问》第一部简介
故事发生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时代,由一款名为《天问》的人工智能游戏为线索,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串起了一个个大开脑洞,感人至深的故事。
《天问》游戏的规则十分特别,人们在游戏中扮演上帝,创造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小世界。人类与人工智能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穿梭,事件相互交叠,共同发展,互为线索,人工智能提出的问题,每每刺穿人心,引人深思以至于为之癫狂;而人类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问题,也深度剖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无论是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会发现,“天问”是无法被阻止的,一旦问出“天问”,结果将会怎样?
网友评论
愿君不要瞎猜测,笑我随便太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