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岸见一郎的《有时真的很绝望》02|和大家不一样也没关系

读岸见一郎的《有时真的很绝望》02|和大家不一样也没关系

作者: 三平999 | 来源:发表于2024-03-05 12:44 被阅读0次

    现在的家长,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担心他可别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报各种早教班、延时课、智力启发讲堂等,学英语,学画画、学钢琴、学演讲等等,然后由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最后的目标紧紧盯着升入好大学。

    孩子能考上好大学,几乎是所有家长的期盼,能考上211、985,毕业后就不愁没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不愁没个好对象,然后结婚生子顺利,这一辈就不用再担心他了。

    岸见一郎在《有时真的很绝望》中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没上过大学,还有人把上大学和找工作完全当成两回事来看待,不是吗?”

    B同学说:“确实有这样的人,但这不是普遍现象。”

    岸见一郎说得重点来了:“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活法,就算其他人都走那一条路,也不代表你也必须重复与他人一模一样的人生。”

    岸见一郎说他曾经在大学里教过书,那时候他在台上讲课,下面有学生在他眼皮子底下做资格考试的真题集。

    他教授的课程是生命伦理学,教授的是护理系的大一学生,他们没有兴趣听他的课,如果是大四学生,岸见一郎认为还能听进去。因为大一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没进入角色,与未来的患者未建立起联系。等到了大四,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思考,再在这门生命伦理学课上讨论器官移植之类的棘手议题才有兴趣。但学校却以大四学生忙于实习为理由,未听从岸见一郎的建议。这样的话,只能给大一学生讲生命伦理学,他们听不进去,所以在老师眼皮子底下淡定地做着真题集。也许他们都在为毕业后能够成为一名护士拼命努力学习呢。

    岸见一郎还谈到他高中时,也有伦理、社会和宗教之类的、跟大学入学考试无关的课程,在这类课上,大部分同学都在假装听讲,有些人甚至连装都不装,直接光明正大的在下面学起数学或者英语,可是岸见一郎会专心听那些伦理、社会和宗教课。

    同学C提出:“人是否还是按常规的活法更保险?”

    岸见一郎说,觉得大学毕业就能给人生上保险的人,恐怕连“大学是一个学习场所”这一点都很难理解吧?

    岸见一郎的观点是,过自己喜欢的人生,反常规也没关系,重要的不是学历,而是学到了什么。

    他说,如果孩子说不上大学,说中学一毕业就想工作,父母不明白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大部分家长会感到恐慌。其实父母能做的,就是默默地支持孩子,就算不去上学,也不一定妨碍孩子的终身学习,通过读书向别人请教的这类方式也能学习。

    在高学历的人群中,有些人一毕业就不再学习了,不去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不再学习。

    所谓的大学,也不一定都能让人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只要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算没有取得成功,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会过上悲惨的人生。

    学历实际是没有意义的,在大学里,进行四年的学习这件事,并不能影响人的一辈子,很多人非常看重学历。岸见一郎说他不太看重一个人从哪所大学毕业,不过他想知道的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学的是什么?如果你问他“你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有的人真的会答不上来,如果一个人上大学只是为了取得文凭,或者认为上大学是找工作的必要条件,那么在大学四年里学到的东西,就更不可能持续影响他一辈子了。

    就算是那些拼命努力学习的人当中,也有很多人活跃在与他们年轻时所学的东西完全不相关的领域,大学老师也是这样,一个好的研究者,并不会一直抓着同一个研究领域不放,因为不管自己年轻时学的是什么,长大以后都可以去学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许多东西的内在是有联系的,把他们割裂开来,会使人不开阔,不全面;如果一门心思就为了学历,从本科读研再读博,学成了呆子,不懂其他任何领域之事,也很难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反而是那些注重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又喜欢哲学、宗教或其他等等,会做出突出贡献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岸见一郎的《有时真的很绝望》02|和大家不一样也没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or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