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是365集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在两百集处暂告结束!现在,连我也说不清是嫌多还是嫌少了。如果说不多,但这也是断断续续花了我六个多月的时间死磕着看,直到今天才把它全部看完。中途有连续多天没看,也有像近期一天连看多集的。但要是说集数多到看不完也是假的,看完了就不嫌多了,即将看完之际还有不忍卒读的意味。在这个多事之秋,不得不强迫自己把重心调回来,先在此画个句号。
坚持看田蕴章老师《每日一题,每日一字》,在很多人看来我是对练字太痴迷了,但谁又明确知道,其中的每日一题才是让我收获更大的地方。字还是不好,还是得练,却不能花费太多精力了。最开始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田英章的书法教学视频,不禁大为赞叹,写得真是好。再看看自己百年不曾长进的字,心中实在惭愧,还是边看边学着点吧,说不定能学个一招半式的。后来真是机缘巧合,又碰到了一个叫“田蕴章”的,看完他的一期节目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在网上一查,才知道,原来这两人是兄弟俩。难道现在书法家都组团出道的吗,而且还都不简单?直到一期一期地看田蕴章老师的节目,才知道了更多,受益颇丰,胜读十年书。田蕴章是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是教授级别的老师,虽说我们没见过,但从众称呼一声老师也不为过。
以前对很多事情认识上还是模棱两可的,这次碰到大师级别的“明师”,心中豁然开朗。一些原本自认为的小聪明不禁顿失滔滔。在书法这个高度上,我还没有去做评价的资格,所以也不敢妄谈书法。我也只是代表我,说出我的想法,在此不是恭维田蕴章,有的只是感谢。其他朋友可以尝试去了解田蕴章与其书法,在此之前请不要人云亦云地说好,也不要故意唱反调地说不好。就像韩寒说的,对于所有人,如果你不曾读过我的作品,就不要轻易地去评论它,你没读过怎么知道它好,你没读过怎么知道它不好。没读过,你没有发言权。要知道,现在我这样“谦虚”,不是因为礼貌,只是因为在高山前,已经骄傲不起来了。
对于喜好书法这个兴趣,从小时候受爷爷的影响开始。爷爷在书法方面也只能说是爱好,但同时是能工巧匠的他又能自己做出很漂亮的桌椅,这让我感觉毛笔和墨水很是神奇。爷爷当木匠也是个业余爱好,都是自给自足。每当有足够的木材,爷爷就发挥他的想象力做出各式各样的日用小家具。我也尽量想着能让爷爷给我造出什么来,思量再三后决定要一把属于自己的椅子。当时还很小,刚上小学不久,放学后特意到爷爷家扛回自己的定制凳子。过马路回家的时候还生怕哪辆车不听话碰到了我的宝座,估计那时候我是最遵守交通规则的。一路回家,一路嘚瑟。从凳子到家之后,我就开始在自己的宝座上签上大名,吃饭的时候也非它不坐,真可谓凳不离身。现在想起来,发现童趣真是其乐无穷。
这单纯的热爱是兴趣的源泉,有时热爱源自兴趣,同时,有很多兴趣的产生就是因为单纯。田蕴章老师的教学视频是我重新审视这一切的起因,更多地是我也该给自己一个解释了。
总结我那些兴趣开始的地方,很多都是在最单纯的想法中建立的。我曾想过我选择现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的原因,一步步倒带思考,刨根问底。机械设计制造,既然是设计,那么就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还有绘画能力。我觉得我的想象力是够的,有时还到了想象力爆棚的地步。主要还是我说我想象力很好,你也无法反驳,这虚无缥缈的能力你能举例反驳吗?剩下就是绘画能力,自认为比同行业余的好上一点。然后就符合全部条件了,接着是,为什么我的绘画水平比其他业余的好一点呢?这个答案就在初中的时候,为了改善粗心大意这个问题,我开始通过画漫画来着重对细节的把握,以便让自己细心点。而我想到用画画这个方法,只是因为有了一点绘画的基础。这个基础是在小学打下的,不是老师教的,主要是看动画片的时候临时想把主角画下来。这一画不要紧,画着画着就有几分相似了,画着画着就自学成才了。所以呢,画着画着就来到了机械系,画着画着划到了机电一体化方向!这业余兴趣中业余的存在,却无意中成了我的专业,造化弄人啊。
这世界还有很多说不清的东西,有时候只能童话来解释了,希望童话里都不是骗人的。在某一时刻,值得一提的是beyond黄家驹还有李小龙。说来也奇怪,他们都不是跟我同一时代的人,但对我的影响却是很大。他们在生命上与我没有交集,也不是属于偶像范畴,我一般不会说谁是我的偶像,更多的是欣赏,或者敬佩。如果有人非要定义这就是偶像,那我也不反驳。最开始接触黄家驹是他的音乐,也只能是音乐。小时候在都还听不懂歌词的情况下,就受到很多人的影响去听beyond的歌,当时喜欢的是beyond的音乐。80后把接力棒传给了我们90后,而我们90后还是小屁孩。我们经历的是磁带被淘汰,mp3等数码产品侵占市场的年代,beyond却一直都在。等到再长大一些,开始查到关于黄家驹的资料,开始去听歌词里的东西,才越是敬佩。即使斯人已逝,但小屁孩们才刚开始接触。慢慢地才理解了音乐和娱乐圈其实不是一体的,慢慢的才明白了什么才叫纯粹的热爱。在高中时期的同学圈里,志同道合的人冥冥中感觉已经很熟悉,大家在mp3里的曲目中,共同的可能就是黄家驹。至少,我们大多数人练习吉他并不是为了人前显摆,也不是站在追求音乐这个高度,更多的是单纯的热爱,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欣赏黄家驹的理想主义,也可能自己就是那样的。在歌词中,或许看到了自己,或许找到了鼓励。说到这个“理想”中的话题,也只能说得那么“理想”。其实我是十分不赞同去神话黄家驹的,毋庸置疑,黄家驹是一个天才,但不用我们去抬高而招来非议,他已经很高大了。就像一些人总结的那样,上帝在天堂没有音乐,所以提早召回了黄家驹,他这么早回去,以至于还没有机会犯错,还没有机会功成名就之后骄傲自满,也没有机会江郎才尽。在我看来音乐总是要进步的,这是一个趋势,我也时常听其他一些好的歌曲,总有好的音乐会诞生,真正好的音乐应该不是比较出来的。beyond的音乐有生命力的话,它自会前进。小屁孩们都长大了,现在我们喜欢的是beyond的精神。只是略有遗憾——世间纵有千万曲,世上再无黄家驹。
对于李小龙的敬佩,起源于我们对武术无缘由的热衷,就好像天性一般。李小龙正是这方面的集大成着,对他的接触主要在中学时代,主要靠网络去了解。发现他在功夫上的修为和搏击理念上都成就非凡,了不起的电影明星,了不起的武术家,了不起的哲学家,了不起的人生导师。我的双截棍如今不敢轻易地哼哼哈嘿了,太过花拳绣腿的东西已经卖弄不起了。
龙驹精神所到的境界,虽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谈到理想化的东西,用词总会有些感性,实在是水平有限,语无伦次,表达方式少得可怜,捉襟见肘。
在小时候,我能够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然后整天去游泳。再次倒推,喜欢大海也单纯的起源于喜欢水,喜欢在水里游泳。在长大一些,仅仅是中学时代,就很少有都是游泳记忆的夏天。印象里的童年,都是各种兴趣。想起田蕴章老师,曾经也是拥有自己一份热爱的小孩,他很幸运,能让兴趣常伴左右。能够保持热枕很不容易,这份热枕用处很大,至少让这个漫长的人生在某个时段很好玩。夸张点说,这半年多受到书法视频的耳濡目染,有些东西确实被“拨乱反正”了,但正如《小王子》中所言,重要的事情是看不见的,也是说不明的,所以不指明是哪些东西。
田蕴章老师在个人修养,文学储备,书法造诣,还有很多很多方面,都是我暂时无法达到的高度。特别是在书法方面,引用他的一句话——今生不能,来生不易!
谈到体育方面的兴趣,最持久也是一直在致力于的就是篮球运动。在这方面我没有过高的天赋,却有足够的乐趣。白岩松在一篇文章中叙述体育的作用时说得非常到位,体育不是教我们如何去赢,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有尊严地输。在篮球文化中,我欣赏诸如科比这样顽强、不服输的精神。当压力接踵而至,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他们或许能够给你一个参考,一个能够让你渡过难关的动力。经历受伤跌倒之后才知道再次站起来是多么艰难,多么难得。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一切都还来得及,如果觉得慢了,那么——奔跑吧,兄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