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为什么依然要挺一下小米呢?雷军在上市前有一篇文章叫做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里有一句话蛮打动我,他就说体验的平等。我就会觉得对啊,因为很多人都在嘲笑小米,硬件利润5%,你自己不挣钱搞得行业也没钱赚。
但是,他真的做到了体验的平等,手机、充电宝、电源、电池,这种东西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大家的体验是一致的。当然,他做得无比辛苦,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认为他的这种慢慢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产业终局的方式,推进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七线城市,我们体验的平等。
我为什么把这个拿出来呢?我们刚才说到小米,第一条曲线是诺基亚,接着它遭遇了非连续,什么非连续呢?诺基亚不是没有推出智能手机,苹果的核心不是智能手机,而是互联网手机。所以,苹果是和互联网服务者一起构成了价值网,而不是和通讯运营商构成的价值网。所以第一条曲线是诺基亚的话,第二条就是苹果。
本质上是他背后的价值网,是刚才我说的几大红利,第一无处安放的低端供应链和低消人群,大家的需求无法满足。那些低端供应链的人就该死吗?这些低消人群买得起高端的东西吗?这是第一,他们如何安放的东西。接着其他的这些事情。
但是这个过程中,他在做。我为什么要讲 《产品思维30讲》?我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做,作为媒体人,他是要捍卫大家的精神,精神迟早有一天会改变物质。但是我们是产品人,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改变这些东西。对拼多多的猜测和我后续的核心观察是什么呢?
我为什么讲这个?在拼多多的用户品类里,你有没有看到至少有一百个你可以颠覆式创新的机会呢?你除了骂还能干什么?你不能跟着VC走,VC去年说人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今年说区块链就是区块链,明年VC为了融资,又会包装新概念,你又迁移吗?不是的,我们人生有自己的确定性。
总结一下,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世界是不断被重构的,所有的东西都值得重干一遍。成就你的其实是你的价值网,是谁在依赖你,这件事情才是本质。接着,你要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在这儿,我在推我的 《梁宁·产品思维30讲》里最后一讲,就是产品连接过去和未来。
在那里我讲了一个故事,中国有一个化学家,他到了天津塘沽的海边,看到了海滩上白茫茫一片堆的全是盐,他就说,作为一个学化学的人,看到这么丰富的资源,如果还没有一点雄心,那也太窝囊了。
为什么?因为今天任何一个高中生都知道如何从大海里提出盐,但是过去的渔民不认识,所以他们只能到风高浪大里去打鱼,他们只能抱怨海浪,而不认识海浪就是资源。
所以今天当我们一窝蜂嘲笑拼多多假货,嘲笑很多人不懂得分辨居然买假货的时候,你和那些嘲笑在风高浪大里去打鱼,抱怨浪大的渔民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区别。
你要看到所有的东西都是资源,都是机会,今天的山寨、今天的假货就像赖以龙筛出的两款手机,今天还会有吗?没有了,未来的世界不会像今天这样,从哪改变呢?就是从我们今天开始。好,谢谢大家!-【梁宁-产品思维解读拼多多】
金融的体验是平等的么?
精神终究会改变物质,金融领域的体验是平等的么?显然不是。现有的金融体系是为资本服务,为利润服务,而不是为人服务。对于大型资本有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选择,而对于无产阶级,几乎没有选择。比如非洲一半以上的人是没有银行账户的。这些是现有的金融照耀不到的地方。
同样,这些地方也没有光纤宽带,而谷歌在用热气球等去,让这些偏远的地方能够接入互联网。也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我们从科技公司能看到更丰富的人本主义精神。
Banking is necessary,banks are not!
比尔盖茨在1996年的未来之路这本书里面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面向未来的口号。银行业是必须的,银行不是必须的!
从人本主义出发,而不是从资本主义出发。那么科技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平权化,每个人在科技面前的体验是平等的。就好比你在北京买一个小米的手机,他在的3456线城市,买一个小米的手机,体验也是一样的。我们相信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也会伴随着区块链这样金融科技的发展,逐步走向平权化。现有的金融格局一定会被改变,而引起这样改变的,科技是作为改变的工具而人本主义精神是改变的驱动力。
金融主导科技还是科技主导金融?
所以在现有的金融格局中,就存在一个问题,是金融主导科技还是科技主导金融,如果说是金融主导科技,那么这种驱动力就非常微弱或几乎没有。金融往平权化权化方向的发展发展就缺少了驱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