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娜一共见了三次面,一次比一次都更想深入了解,一开始是静静的感觉,然后深入交流,第三次有一种释怀和亲切感,这是一个能让你静下心来想要认识的女子。
刚到马娜的忆塾传统文化工作室,眼中所见,琴、茶、书画和茶器,似乎和常见的一些茶室没有太大区别,可是一旦用心了解,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不同,和她的人一样,需要慢慢感知和走进。
安静
第一次见马娜是在朋友那里,印象里她清瘦斯文,皮肤很白,戴着眼镜,说着自己对古筝的喜爱,简单几句,绝不抢眼。我只觉开心多认识了一个古筝老师。之后联系不多,仅仅是偶尔问候一下,知道她在愚园路有一个工作室,教琴、办雅集还有会见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
第二次见马娜已经是在认识好几个月以后,在她搬家前的工作室里,我见到了一个有故事的马娜。漫步走过种满梧桐树的愚园路,我和两位同样喜欢古筝的朋友一起,来到她的小世界——忆塾。就好像是去老朋友家作客,按了门铃,一袭白衣红纽中式装束的她出来开门,让我们进了房间,就好像进入了一个传统文化展示空间,忍不住停下来多看两眼,多拍两张照片。
工作室里有精致的茶器、长桌、书画还有琴房和书架,还有招待贵客的主屋,没有一点商业气息。马娜的人和这个场景非常契合,她邀请我们坐下,为我们煮一壶好茶,似乎在等待着我们安静下来,才开始说她和古筝,和忆塾的缘分。
在马娜的学琴经历中,她说自己很幸运,一路走来一直会遇到贵人,她的启蒙老师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学老师,在她刚刚开始喜欢琴的时候,如师父带徒弟般的带她,有时也会一起吃住玩耍,让一个小女孩随心学琴,没有任何经济和考级的压力。在中学和大学时也都遇到了对自己价值观有影响的老师,以至于后来为人师表的她也一直用同样的心态对待她自己的学生,这也是她很引以为豪的一点。
而在她初入社会跑场子时,又遇到了一位好老板,为了保护她不被客人干扰安静习琴,每次还会亲自送她坐上返校的出租车。“老师好像是私塾的老师,专心待我,老板自己曾做过音乐,用自己的方式帮我,我很感激总是会遇见好人。”手捧着蓝花茶杯,闻着茶香,我仿佛能听见那个读小学的女孩,正在叮叮咚咚的弹琴,又好像看见那个执拗清瘦的女孩,刚刚开始读大学,就奔波好几个小时到很偏远的地方演奏,顾不上害怕。马娜淡淡说着她的经历,好像在说别人的事。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真正爱上古筝是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当没有升学压力又有了社会体验后,我开始单纯的去感受音乐,也开始学会去表达自己,诠释内心的情感,用自己的方式去跟琴,跟人对话……就这样,一步一步,我有了忆塾。”
除了坚持似乎别无其他,马娜没有说出更多传奇故事,唯有琴音伴着她的话语。
马娜的琴心趣味|怡树特写内秀
认识一个人,总是从第一印象开始,慢慢从语言和行动还有她最为熟悉的环境了解。
如果说一开始见到马娜的印象就是安静平和,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和她深谈,能感受到那种想让人更深走近的内在魅力。
再次到访忆塾,带着熟悉和陌生。熟悉的是字画古筝,还有主屋里的茶席。陌生的是,似乎第一次见到的只是表面的上的色彩和形象,这一次,我知道了每个器物背后的故事和灵气。我们看到的琴房里每一架琴,都是马娜坐长途去专业琴厂精心挑选,仔细校音,每一台都是反反复复很多遍的折腾,然后琴送到还会自己先弹一段时间,等音色稳定了,也确保万无一失才会让琴的主人带走,这个过程,就像她在跟一个早就相识但又有点陌生的朋友在彼此熟悉。
工作室里很多物件都是她在外面慢慢淘来,然后再静静养着的。如果看着古朴厚重,很喜欢,立刻在外面淘也不见得能真淘到,经常也会有身边的朋友和认识的按照她得布置去外面淘相似的,但摆出来味道却不尽相同。主屋里,马娜和背后的云水禅心屏风,和屋子里的茶席一起融合成悠然古画。
外在的协调如一,来自内心的认同。“我听到喜欢的音乐,感觉好像灵魂出窍。也像吃到很好吃的东西,许久未吃就会想念它。各种音乐形式我都会去听,不只古筝,还有大提琴、二胡和声乐作品,舞蹈、戏曲等我都喜欢,他们会给我很多启示,有时也会成为我自己演奏或教学当中的素材。”
马娜说她会去安徽黄山、云南林间,那些有清澈溪流的地方。也不止一次,她会去安静的寺庙感受宗教的肃穆,有一次,她跟几位朋友从后山上去,穿到后院,跟方丈请教生命的真谛……而这些点点滴滴慢慢就塑造了她在艺术表演时的张力。
“记得有一个外籍高管,和我语言不通,只能用音乐交流。当我一曲还未弹完时,她竟然流泪了。当你用琴在诉说时,对方就能有感受,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每当这个时候马娜说自己特别幸福。有一首琴曲叫《高山流水》,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
马娜给我们煮了福鼎老白茶,讲述她对茶的理解,她说她会为她忙碌的先生,根据季节和体质准备绿茶、白茶,红茶等,“理解茶,可以如女人,当年的新茶,好似二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肌肤雪嫩,性格活泼,好看又清澈。有些年份的茶,也许如三四十岁的女子,不再青春靓丽,却风韵独具,值得回味。再看更多年头的老茶,也许似一位慈祥的老太太,虽然青春不再,风韵也少了,却是智慧与气场俱在的好茶。”我和几位朋友都很喜欢这番智慧的解读。
马娜的琴心趣味|怡树特写执着
马娜想要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教琴,和传统教学机构不同,好像儿时的老师教她一样。“忆塾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回忆本真的私塾。私塾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达到家里的愿望也满足我的心理状态。”
出生农民家庭,马娜的家境并不宽裕,严厉传统的父母希望作为老大的她能够在毕业后成为一个教师,安稳工作的同时也让他们骄傲。谁也不曾想,她最后会选择不做老师不上班,只想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工作。父亲一开始也不理解她,认为她不务正业,慢慢看她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一条路来也就放心了。其实马娜还在湖南上大学时就有接触社会的经历,早早开始勤工俭学,毕业后也曾尝试开店,客服等工作,最终还是坚持做了自己的工作室。
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和经营工作室,马娜的工作室经营不易却又心甘情愿。她在很多细节上花心思,古朴雅致的名片,她请专业设计师做了十来版才最终选定成色。工作室的选茶,会先选出大概的样品,然后细细的再尝试两三个月以后,最后才选定少数的几款茶。旁人看来她一直在下笨功夫,但正是这种笨功夫让人有种踏实的信任感。
这个下笨功夫的女子还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能让更多人遇见古筝,感受到古筝的魅力。在一些人眼中,学古琴是高大上有文化追求的,比学古筝更适应高档环境。“古琴更昂贵和出入高档场所,其实和商业炒作也有一定关系。我不信这个邪,其实古筝和古琴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没有高下之分。”马娜正在向一个武汉音乐学院的顶尖教授学习古琴,她渴望能够认真研习古琴之后,和大家更多交流古筝和古琴各自的魅力。
马娜的琴心趣味|怡树特写朴趣
到现在为止,马娜给我的印象都用内收的词语表达,如果认为她因此太过严谨,完美主义,缺少了趣味,那是因为还没有看到她的另外一面。在忆塾的窗边、茶席还有书架上,我们能体味到她的另一番趣味。百叶窗边上,可以看到两个晒干的小石榴在微风中摇晃,好像是嫌这个音乐和茶香的世界少了点野趣,特别要招呼我们来看看。再看看边上的小桌,有一个个的葫芦,倒是有几分当年民国大家的古趣画风。
最好奇的,就是那竹篮还有上面的竹节了,似乎很不经意的摆放在阳光下,却有着特别的意思。那竹节是开价多少都不卖的,因为是马娜自家挖掘和手工打磨制成的。为我们介绍这些小物件的时候,马娜的眼睛似乎有些孩子般的闪亮,她是真心喜欢这些朴实却用心获得的物件。还有茶盘上的小食,“这是我从湖南老家带来的绿豆糕,和上海的味道不一样。”听她这么说,我们是一定要好好品尝一下的。
即使是茶杯,也有很大不同,有的精巧昂贵,有的简单朴实,在马娜的眼里,他们只是价格不同,但一样有着各自不同的气质趣味。
特别喜欢的是茶席上的小食盘,夏日里摆放的是葡萄,冬日又是红枣,朴素却有着生命的趣味。还有那个蓝花小瓶中,简单插放着两粒石榴,一颗是去年的,一颗是今年的,原来他们也是有年份的。
在马娜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协调统一,精心安置的忆塾品牌形象,其实如她本人一样,充满着时间的沉淀和内外和谐的自然而然。
马娜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内外如一充满智慧。看似很慢很慢随心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却排除了很多其他的诱惑,是路途特别端正的一个人。也因此,她拥有的都是有时间沉淀的趣味,比如古筝,比如茶,又比如忆塾传统文化工作室。谢谢你,马娜——琴心睿智的女子,你在自己的瓶中插的两颗小石榴,他们叫做今年和去年,他们也叫做时间,终究会造就我们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