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 本文由简书账号御承扬原创, Copyright (c) 彭友聪All Rights Reserved 】
时维六月,序属盛夏。自五月末短暂离深又返回,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天。在这十多天里,我赶紧赶慢地学习了许多新技术,也日日夜夜地在求职软件上寻找合适岗位,虽说不是殚精竭力,压力却是在隐隐地做大,若非自己沉得住,恐怕早已如气球般炸了,已经随随便便地接受一份工作了。
等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等待要延续多久。失业后的再就业,之所以有很多成年人,会因为没能及时得到下一份工作,而一夜苍老,一方面,固然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另一方面,那不知道何时会结束的空窗期。
时来运转,天地皆同力,这种天地呼应的状态,我未曾体验过,也不奢求将来能够体验。我这前半生,算是顺风顺水,但却一点都不算幸运。如果我是一个被幸运女神眷顾的人,那么我应该是能够无忧无虑地独坐在书房里,安静地写下一篇篇文章,做一个传道授业的作家,而不是为了面包化身程序员。
过去,不长也不算短的生活,能够比较顺当,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自己的学而不辍又认真。此次再就业,能够于昨天开始尘埃落定,也是赖这种持续学习的存在,此外就是要感谢唯物哲学。
去年,央视站台华为鸿蒙。对这个事件,行外人都是看热闹的形态,而我身为行内人的程序员,一个有思想又有技术的程序员,敏锐地看到,这将是国内互联网行业及其配套行业的又一个风口。从那之后,许多鸿蒙开发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大量冒出;相应的,在就业市场上,不断有公司企业发布招聘鸿蒙开发的岗位信息。
对于我这种并非半道出家的科班出身的程序员,要乘上这个风口,无非就是继续地再学习一框应用开发框架、熟悉一门编程语言和掌握一系列 API,只是时间精力的问题,而没有太多其他的成本问题。
去年得知被优化后,我就迅速进行相关计划,找人接手租约未到期的房子,按排跨市搬家回故乡,是因为我很清楚,去年是行业遇冷的一年,与其留在深圳去做哪无望的再就业,不然趁此机会回老家闭关一番,当然了,到代码平台上自由接活,是一个能够勉强应对时局的过渡手段。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到今年上月下旬结束,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聚心会神学习鸿蒙应用开发,并顺带地学习了一下安卓开发,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而为了迅速夯实新学的本领,我在代码平台上接相关的活。
就这样,到了前两个月开始,我已经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鸿蒙应用开发框架去实现相关功能,能够打造相关手机 APP,并且还进行了一番应用开发的理论化:应用开发,不论是安卓还是鸿蒙,整个 UI 层都是可以划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内容结构,用于组织各种视图组件;第二部分是内容样式,用于定义组件的前景色、背景色和形状大小等;第三种是用户操作响应,用于对用户的各种点击、触摸和输入进行响应。UI 层之外,是类似 Web 后台的纯逻辑代码,是应用功能实现的基础。
如果屏幕前正在阅读此文的你,恰好也是一个程序员,那么,为了行业共同发展,我建议你不要像过去的农民那样,只知道埋头干活。在这繁华盛世,最不缺的就是干活的人,缺的是能够再理论化的人。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再理论化的一次次进行;公司、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从事其中的人自发地进行一次次再理论化。
从我最近浏览的岗位信息来看,很多计算机专业岗位,都不例外的提到了文档撰写能力。其实,不论是开发文档也好,还是测试文档也罢,都是工作人员进行实践再理论化的一个表现,而这不仅有利于技术的迭代,也有利于产品的维护。
就拿我自己来说,如果华为没有提供内容比较翔实的开发者指导手册和相关 API 文档,那么我今天未必已经顺利迭代到鸿蒙开发者的地步。所以说,程序员成为码农,还是蜕变成计算机科学家,只看有没有再理论化的能力,而不是看写了多少行代码、开发了多少产品。
再说了,当自己能够再理论化,那么转战不同计算机行业细分领域的机会,也会比不能够再理论化的竞争者大很多。人世间的一切,追根溯源之后,你就会发现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换汤不换药,凭这一点,我们程序员对不同编程语言的基础部分,具备触类旁通的表现,是理所当然必须有的,否则也就算不上是合格的程序员了。
工作有了眉目后,我的生活又能够继续了。由于换成了开发岗位,不再是测试岗位,将来还有没有时间,继续再简书上创作,已经不是我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了,所以,本文还请且看且珍惜,因为它将可能成为我在简书上的封笔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