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心理
一位母亲的哭诉:我把女儿养成了情绪障碍

一位母亲的哭诉:我把女儿养成了情绪障碍

作者: 顾小宝 | 来源:发表于2022-12-06 11:51 被阅读0次

素材|来源芳芳老师咨询个案

图|来源网络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上海疫情管控期间,尽管线下课全部停了,但芳芳老师却接到了从未有过如此多的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预约治疗电话,而且每个都表示非常紧急。

这个个案比较典型,芳芳老师跟我联系的时候,希望我赶紧写出来,也许会给疫情阴霾下的抑郁孩子家庭一些思考和启发。

01 .

/

女儿突然情绪失控

“赶紧给这个孩子加个门诊号,她需要马上做一个心理测量评估!”在预约全满的情况下,我还是给这位焦急的母亲把女儿小荔枝的号给加上了。

和其他母亲担心孩子学习压力大,厌学等情况不同,小荔枝的母亲担心的是女儿隔三差五的说“我不想活了!”,而且已经和母亲、外婆,甚至同学和老师都无法正常交流,关系僵到了冰点。

如母亲所述,今年14岁的小荔枝这两年像突然变了个人,经常歇斯底里的吼叫,动不动就说不想活了,母亲担心她有自杀倾向,让外婆把家里尖锐的物品全部都锁起来了,生怕一不留神女儿就做傻事了。

视频那头,母亲说:“最近她情绪又爆裂了,但这次她主动要求来看医生…”但话还没说完,女儿就开始大吼:“你们是怎么对我的?你们自己不知道吗?”一边吼叫,一边眼泪就吧嗒吧嗒流下来了,委屈中带着愤怒。

仔细看了看小荔枝的样子,清瘦的瓜子脸,扎了一个低马尾,浓郁的眉毛,眼睛不大但还算灵动,一身黑色T恤看起来干净利落,没有阴沉的感觉,状态还算可以的。

但突然小荔枝快速抽了一张面前的纸巾,捂着眼睛,另一只手却在揪自己头顶的头发。那一瞬间,小荔枝形象突变,面色突然发红,头顶被揪起来的头发形成了一个小巢,远远看去整个头部就像一只红色的愤怒的小鸟。

从屏幕那头有一股愤怒的能量穿透过来,小荔枝好像要把这种愤怒从头顶扯出来。

但我分明从这股愤怒背后,感受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灵魂不想放弃,想要挣脱现实束缚的渴望!

这时坐在小荔枝身后的外婆突然开口指着她说:“你看看她一直就是这样,说都不让别人说,脾气坏的伐得了,像她爸爸一摸一样,还拿剪刀剪地毯…你叫我们怎么办?” 

我马上问外婆:“那么小荔枝平时对其他人也是这么表达情绪的吗?”

母亲却说以前并不是如此:以前女儿很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她还是班长。因为上的是国际学校,学校氛围和环境都很好,所以根本不用操心。

就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几个月没去学校,女儿性格突然骤变,偶尔在楼下碰到同学一起玩的时候,会出现小摩擦,然后回来就会对我们发火!一开始一周偶尔一次,但最近特别频繁,还变的有点难以控制……真的是搞不懂了,她到底是什么情况?

镜头前的母亲35岁的样子,白净秀气,但我猜想孩子或许更像父亲,但刚外婆提到的和小荔枝的脾气一模一样的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女儿来治疗没有见到父亲的身影?

02 .

/

缺位的父亲,失职的母亲

母亲告诉我,原来从结婚以来,她和老公(现在是前夫)关系就一直不好。前夫是某个集团董事长,工作非常忙,经常开会出差,很少回家。自从女儿出生后除了给她们生活费,几乎没什么时间陪伴和精神上的支持。

在女儿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她和前夫终于协商离婚,但出于女儿太小,出于对女儿的保护,就一直瞒着女儿两人的婚姻状态。

直到有一次过节,女儿被前夫的司机接去奶奶家吃饭,看到奶奶床头柜上摆放着一张全家福,有“爷爷,奶奶,爸爸,一个阿姨和一个小弟弟”,敏感的女儿马上觉察到了什么,就问奶奶照片里阿姨和小弟弟是谁?奶奶说是自己的媳妇和孙子,只是她没有见过而已。

女儿当时没多问什么,但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的样子,晚上突然躲进被窝抽泣起来。当时外婆见状就跑过去问她原因,她突然哇的大哭说:“爸爸不是我的了,他再也不会回来了!”心疼孩子如此伤心,想着要不要第二天跟她解释清楚父母的情况。

但第二天小荔枝像个没事人一样上学去了,她母亲以为她睡一觉就忘记了这件事,就让外婆继续把这件事隐瞒下去,只要女儿不问,就什么也别说,女儿之后也就再没提起了。

都说父女连心,父亲位置的缺失岂是说能忘记就能忘记的,就在今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原本约定的两周去一次奶奶家的安排取消了,本以为女儿已经不想去奶奶家,也不会想爸爸了。毕竟平时她对于爸爸去哪里从来不会过问。

但有一次小区里一个小朋友过生日,邀请小荔枝去家里玩,母亲忙着团购物资没跟过去,小荔枝到小朋友家后就一起玩“密室逃脱”游戏。当时其他小朋友都有父母陪着一起玩,但小荔枝只有一个人,其中一个小女孩突然随口问了一句:“我平时怎么从来没见过你爸爸呀?”

瞬间,所有小伙伴都对荔枝投来好奇的目光,仿佛她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小荔枝顿时尴尬的楞在那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旁边一位小朋友的爸爸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立马站出来跟小荔枝说:“我临时做你的搭档吧!我俩一组吧!分数上我们让出5分!”这才帮荔枝解了围,让她松了一口气。但那句话却像一根针一样刺进她的胸口,一直没拔出来过。那道裂缝让她钻心的疼。

小荔枝告诉我,每次想起那天那个场景,眼泪马上不自觉的就出来了,然后她就会用指甲用力抠自己手臂上的肉,至今手臂上还留下了好几道红印子。

她也想过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和外婆,但每当看着母亲的笑容和外婆沉睡的背影,想想说了也无济于事,就把所有的疑问和委屈都咽回到肚里!

其实和丈夫离婚后,荔枝的母亲也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给荔枝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她自己说自己也是个女强人,也是忙于工作,再加上一个人养家更要拼命工作,就将养育孩子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外婆。

在做咨询时,母亲一直要求出于对孩子的保护,还是不要把和丈夫离婚的事情告诉女儿。

当时我直接拒绝了她,作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非常强调中立的职业态度,不做明确站位,这也提现了咨询过程中的价值中立原则,是心理咨询师职业立足的根本!

如果她再坚持,我将无法继续帮助她们!

我请她放心,我相信用自己的方式可以帮助她们,更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受到伤害!

紧接着我问这位母亲:“你有想过吗?孩子的问题仅仅是因为这个秘密造成的吗?我很好奇为什么你会觉得对孩子隐瞒事实是一种保护呢?你了解孩子现阶段需要什么吗?”

一连串问题,母亲进入沉默……

03 .

/

隔代教育,是严厉还是控制

其实外婆的教育也有问题,她是个急性子,虽然是全心全意照顾荔枝,也给了孩子很多关注。但对于孩子的管教可能是过于严厉了。

据小荔枝自己说的,外婆平时对她的管教令她很窒息,与其说是管教,不如说是控制。比如放学回家后只允许做作业,不可以做其他任何事情,哪怕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行。说是一定要努力学习,以后能出人头地,给妈妈争口气。

一个14岁的女孩子外婆只允许她穿深色衣服,小荔枝其实也喜欢粉色,玫红色这样的衣服,尤其是看到班里的女同学都这么穿很好看的,但外婆说女孩子不要穿的那么招摇,小心有坏人会打她主意。

在家里,荔枝是不敢违抗外婆的,因为荔枝一提出反对意见,外婆转身就要走,还老是会说:“你要是不听话,我马上就走了,我可不想带你”之类的话。

荔枝真的很担心外婆会离开,就像当初爸爸离开这个家一样。

小姑娘在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她身上的那种孤独感。

要知道一个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看到的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而是一个喜欢控制她的外婆,一个忙于工作疏忽她的母亲。她想说说话心里话的时候,无处诉说。

我不能说母亲和外婆不好,毕竟单亲家庭抚养孩子很不容易,母亲的压力也很大,不过在养育方式上真的要改变改变了,因为女儿现在出现了这么多情绪问题,还出现自伤行为,再不干预,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其实小荔枝已经病了一年多,情绪低落和间歇性暴怒交替发作,之前的心理医生考虑到孩子的未来,仅仅给了一个情绪障碍的诊断,但后面伴发的病理性症状似乎增多的趋势!

04 .

/

回归正常序位,让爱流动

著名的心理学教授保罗·瓦兹拉维克在《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中有一个理论叫:第二序改变,说的是:

我们对恐惧的恐惧,对未知的假设,就像一个看不见的瓶子;在这个瓶子里所做的改变无法拓展到瓶子外,这被称第一序改变(first order change)属于系统之内的变化,达不到改变的目的,只能维持系统不变。如果瓶子里面小飞蛾想要感受瓶子外的世界,只有从瓶子里飞出去,系统本身发生变化才会有真正的变化,这被称第二序改变(second order change)。

一件事只停留在想法,无论怎么想都无法改变事实,唯一的办法就是动起来,落实到实处,第二序的改变也称改变之改变,为瓶子里的飞蛾指出一条出路!

在小荔枝的个案中,父亲幼年离开家庭对她的打击非常大,这种突然被抛弃的感觉,滋生出强烈的孤独和不安全感。

都说父爱如山,父亲作为一个家族的刚性的力量,会让子女更有安全感,而父亲位置的缺失,无疑这种靠山的力量感一下子就削弱了,尽管母亲和外婆一直用陪伴和爱来弥补,但小荔枝内心的这块空洞并没有填补。

而在外婆一次又一次控制中,小荔枝被困在了原生家庭的圈子里,内心没有更多的空间存放爱,还将那份孤独感转变成了委屈和愤怒,以至于通过各种自残,把家里的沙发、地毯剪坏这种方式,想把这股愤怒和委屈释放出来。

这份恐惧和紧张,以及对生活的无意义感真实不虚。连小荔枝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才会主动要求接受心理治疗。

我的建议,首先,家庭的每个人都要回归到自己的角色位置上去。隔代教育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错位,父母没时间管教,老人自己会不自觉的站在父母的位置上代替孩子的父母去管教,而且一旦站上这个位置,就会有种权威感,并且舍不得轻易放下这个权利。 

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快让外婆划清自己的边界,不是完全不管,而是要让外婆明白:女儿是女儿,母亲是母亲,外婆是外婆。

外婆不要去争夺当妈的权利,小荔枝也不是她女儿,母亲要负起自己的该负的责任,不要逃避事实!一个没有自我的成年人一定是和原生家庭没有合理地分化有关!

再说到事实,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有权利知道家庭情况的事实,若要她改变,母亲自己先要真正接纳这个事实,然后才是孩子。

孩子也是人,在家庭序位中,还是有自己应有的位置,同样的孩子的父亲也有一个自己的位置,也应该被承认,而不是将他的位置由其他成员代替。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说过,家庭系统中,“爱的序位”是一个不易被察觉的隐藏动力,它驱动和操控着家庭成员的关系,影响着家庭系统的运行。

当家庭的每个人回归自己该有的序位,爱的动力才能在家庭系统中顺畅流动。

写在最后

个案结束后一个月后的回访中,我们了解到,小荔枝除了偶尔还是会睡不着和早醒,有时候不想上网课之外,没再出现自伤行为,也有很久没出现大吼大叫情绪崩溃的现象了。

十一长假的时候,小荔枝主动要求去爸爸家看望阿姨和小弟弟,妈妈和外婆也同意了!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现反常行为的时候,通常会用“这是你的错,你必须改”的思路来解决,还会把责任归咎于抚养的一方,最终发现进了一个死胡同。

一旦将视角升维,用“也许和我有关”的模式去思考,这个问题一定是在提醒我哪里需要改变一下了,这样的思路,往往会寻找到解决办法。

在这个个案中,孩子没有错,也不是家长犯了错,孩子或许在用症状提醒家长:家庭要发生更大的改变,她要长大要独立了。很多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家庭中有人以为,可以用责任,或者爱的名义去驾驭秩序,因而做出了越界的事情。

家庭中的边界

边界是一门艺术,它会使你的社会能力,道德及情感能力得到发展;教会孩子树立边界,其实就是做回自我的过程。建立自己的规则和原则体系,守住自己的边界,不逾越他人的界限。

在此,深深的祝福给予小荔枝一家。

相关文章

  • 一位母亲的哭诉:我把女儿养成了情绪障碍

    素材|来源芳芳老师咨询个案 图|来源网络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上海疫情管控期间,尽管线下课全部停了,但芳芳老师...

  • 伤心  伤肺   伤肝

    一一 一位母亲软弱的哭诉: “你去死” “我杀死你” 一把 明晃晃 莱刀 手中握 母亲是多么的 “无奈” “...

  • 指责其实用处不大,因为你根本就不愿意认错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位母亲的提问,这位母亲称自己为了改掉女儿的缺点,狠心地把女儿剪成了男生头,但是又担心对孩子心...

  • 报告警察,我的孩子是惯偷!

    1、一个离奇的报警电话 近日,有民警接到报警:一位母亲举报7岁的女儿在超市偷了一瓶奶茶。母亲在电话中哭诉道,近期发...

  • 情绪与幼儿园的关系

    一位母亲聊到一天早上去幼儿园,女儿的情绪非常激动不愿去幼儿园。想着要安抚女儿情绪,这位母亲做了一个决定,今天就不上...

  • 你有没有过铭记于心的承诺

    我童年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若遇到难题总会和母亲哭诉一番,在母亲的教导下养成了我听话软弱的性格,不会淘气的我总成了传...

  • 几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故事一,话说有一位妻子经常被喝醉酒回家的丈夫殴打,于是回娘家哭诉,母亲听到女儿被打,于是开始训斥女婿的不是,并准备...

  • 请善待,即使它不起眼……

    今天,女儿把母亲养的对红给毁了。 其实我不是懂花的人,也不是爱花的人。但是看着女儿把那嫩绿的叶子一片片揪下来,心里...

  • 孩子如何获得幸福

    一位母亲因先生伤了心,告诉6岁女儿父亲靠不住… 从母亲的角度,觉得自己选错了丈夫,而说出的话,变成了父亲对女儿……...

  • 父母之爱子,永远超乎想象

    最近看了一本书《下乡养儿》,作者以母亲的视角讲述了患有社交障碍的女儿因排斥外界环境而不能正常生活,无奈之下举家从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位母亲的哭诉:我把女儿养成了情绪障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zb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