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26年,华特•迪士尼画出了第一只世界闻名的老鼠后,整个世界的动画格局都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迪士尼精益求精,为全世界儿童及成年人创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动画故事,其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公主系列(暂且这么称呼),如,白雪公主,人鱼公主,长发公主等等,人们在仰慕公主的美貌的同时也充满了对公主与王子完美爱情的羡艳。那么,我们是否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公主为何就看上了这个王子呢?
是因为王子有钱?有颜?身骑白马走三关(咳咳),或许这都是客观原因之一,但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从这些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中,透露出了极为现实的哲学内涵。
我们将所有的公主或者角色定位类似于公主的角色进行一个横向对比,不难发现几个共同点:
善良
美丽
单纯
乐于助人
以及最重要的,
从来没接触过社会!
而这一点或许正是迪士尼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所有的公主,不论生活富裕或者困苦,不论是继母耍尽手段折磨型公主,还是被老巫婆锁在高塔上只供自己嘿嘿嘿型公主,其生长环境都是极为封闭的,没有对外交流,基本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第三方获取的,这也就造成了其心思单纯,待人纯朴,但同时,长期的封闭生活也使得她们不约而同的存在反叛心理,总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普通群众的生活,因此,她们策划了一次又一次逃跑计划,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男主角不出现前的所有逃跑计划都是以失败收尾的。那么我们再反观所有的男主角或者王子,其身份从正统的王国皇位继承人到最下层的劳苦工人,跨度之大令人不得不佩服,但是也存在一个共同点:
社会经验极为丰富!
这些经验来源于他们长期的旅行生活或者社会生活,从而使得他们交游广泛,见多识广。于是,当命运拨动那相遇的琴弦,男主角就这么巧的遇到了刚刚翘家的小公举,那么后面的故事也就不用说了,男女二人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然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看到这里,你或许还有点迷惑,说好的哲学内涵呢,不要急,下面听我细细道来。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公主这个角色所代表的是一颗赤子之心,一颗菩提心,也就是代表了人性本善,而王子代表的自然不是恶,而是环境,是一种外在的体现,就如同佛教中所说的,
婆娑世界
但是当菩提心见到了外在五颜六色的环境,心中就不免有喜爱,于是
因爱起贪著,因爱生无明
一颗赤子之心就免不了流连于花花世界,而作为花花世界的集大成者,王子这个角色就深深的吸引到了公主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当因缘成熟时,这个王子自然会出现在公主面前,不论骑着白马还是摩托车,不论是不是想要来谋财害命。那么我们从这里面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呢?
一切唯心造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你的赤子之心遇到六尘沾染,本来无一物的菩提心也惹上了尘埃,这并不关键,关键在于认假为真,误认为外界的一切才是自己追求的,就好比一见钟情的白马王子,因为满足了自己的六欲,心中就误认为那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也好比世上许多人,看到社会上什么东西特别挣钱就都跑去做,看到什么流行就跑去追捧,人民鞭笞什么东西,也不管真假,也不管事实,就跟风去谩骂,殊不知,越是这样在六尘中沾染,自己对欲望就陷的越深,由正欲变为邪欲,对一切都贪著。当然了,有人沉沦自然有人觉醒,就如同王子时的乔达摩•悉达多,那么如何避免在六欲中沉沦呢?
戒! 定! 慧!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对欲望克制就会产生定力,由定力就能生出针对欲望的智慧,就像一把慧剑斩杀欲望的魔头,慢慢的,对于六欲就好比看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山已不是那山,水也不是那水。或许有人说,我没那么大意志力去戒怎么办,很简单
没办法
世上就没有他救的方法,只有自救,自己不救自己,谁也救不了你,别人就是想拉你一把,你也要自己先伸出手不是。这里也可以用正欲来克制邪欲,看你对于脱离欲望有多大的欲望,以夷制夷,将欲望控制住。
对于迪士尼公主,我个人是佩服的,她们对于外界环境有一定浅浅的认识就敢于闯荡,将自己放在六尘的苦海里,浮浮沉沉,沉沉浮浮,最后与王子生活在了一起,虽说按照电影结局是美好的,但是有没有真的那么美好呢,这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我们不知道多少人爱慕她年轻时的容颜,也不知多少人爱她虔诚的灵魂,或许她除了自己的心什么也不曾拥有。
(本人才疏学浅,上述文章中所有观点谨代表个人,不代表任何立场,转载需经过本人同意,未经允许严禁私自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