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简书是因为在一次聊天中一个朋友的推荐,她说,如果你也算是喜欢读书的人,可以下载一个简书的软件看看。我想我至少曾经也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便下载了这个软件,这篇文章也是我在这的第一篇文章,只想和大家聊聊我和书之间的故事。
我的爷爷是一个大学的语文老师,从记事起家里的书橱里堆着的大多是一些文学鉴赏,古典文学,书里大多是略微发黄的纸张,生僻的汉字,印象最深的是书橱最上一层的那一套辞源和辞海。那四本黄皮的辞源对于小时候的我有一种莫名的神圣感,就好像它根本不是一个字典,而是通往世界的一把钥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里边,读懂了它,就懂了整个世界。
我至今都很佩服和感谢我的爷爷。爸爸妈妈因为生意工作的原因,我家和叔叔家的兄弟姐妹几人是爷爷奶奶带起来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背论语了。爷爷规定我们,每天都至少需要背诵一段,还要求我们看译文自己理解其中的意思。你知道那对于一个小孩子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吗。但是今天的我在回头看那个时候,不得不承认这对于我性格的养成有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从小就会懂礼貌,被各家的长辈说这个孩子一看就很有教养。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不是没有坏念头,只是小恶魔刚出现,脑子里总会出现孔夫子对我念着背过的论语,而孔夫子长着的是我爷爷的脸。
然而所有对于爷爷在我读书和三观培养的感谢都是在我懂事了以后了,小时候可不是那么想。所以论语在爷爷去世之后就停下了。这也是我至今觉得很遗憾和后悔的一件事情。一直到今天,都不敢重新再用心的读,总感觉如今的自己,没有活到爷爷希望的样子,而那本论语,我想直到若干年后,也会是爷爷的代名词。
爷爷走了之后,爸爸妈妈也希望我能尽可能的读书,每个星期周末会陪我去买一本课外书。我的童年是在县城里的,除了动画片是之外,没有树给我爬,没有水让我耍。可是我的童年有皮皮鲁,et外星人,十万个为什么,白垩纪的恐龙,中华上下五千年里的古代故事。这样的有些悲哀?我觉得还好吧,各有利弊,书里的世界挺好的。
说到这里,你肯定以为我是电视里那种爱读书,疯狂读书的那种人。其实不是的,我之所以能读这么多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虚荣心。没错,就是虚荣心。我读过的书会让我在和我的小伙伴的聊天中不落下风,会赢得老师的夸奖,长辈的赞扬。这种虚荣一直坚持到了初中。尽管这种虚荣不正确,可是今天的我也要感谢它让我多读了几年的书。
后来我就到了初中,到了令所有家长谈之色变的叛逆期。这段日子,我发现身边的同学都不再崇拜学习好的同学,都不喜欢讨论书里的世界了,也仅仅只有语文老师可能会因为你读书多对你多留意一下,夸赞的标准变成了死板的成绩和分数。如果说小学的虚荣心让我多读了那么多书,那么初中的虚荣心就让我少读了那么多书。如果一定要算,那个时候还处在萌芽时期的玄幻小说陪了我堕落的初三一年吧。
再次真正接触到书要说到韩寒这个人了。韩寒算是我为数不长的读书生涯中一个关键的人了,那本韩寒文集至今还留在我家的书橱里。也许是我的读书之路命不该绝吧。高一的下午去学校门口的盗版书店买学习资料,老板没有零钱了,给了我一本厚厚的韩寒文集抵了四块钱。当初觉得那么厚的一本书,四块钱怎么也是值了,就带着回学校了。这一带,就把我带回了读书的路了。
韩寒的文字对于每一个受够了考试和中国教育体制的学生是有莫大的吸引力的。看的第一篇文章是韩寒的《毒》里边的一篇文章,每一个字都像是刚刚考试失意的我心中的呐喊。有趣,敢想,敢说话这是我对于韩寒的第一印象。后来在网上查了韩寒的经历,那对一个意气风发,可是又不敢逾越城池半步的中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神话好嘛!于是我读了《三重门》,读了《一座城池》,读了《长安乱》,《光荣日》等等,一遍又一遍。读着读着自己就敢乱想了,也敢乱说了,在一次学校的创新作文比赛中,把乱想的乱说了一顿,竟然得了一个二等奖!是的,在同学们的祝贺和老师的表扬中,关于读书虚荣心又回来了。
坦白讲,韩寒的文章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为我不可能像他一样那么勇敢和潇洒,所以当我慢慢被教育体制融化打败之后,再看韩寒的书,读韩寒的字,也只能当成自己意气风发的一种寄托和幻想。但是韩寒重新燃起了我对读书的热情,也可以说让我重新找到了我的虚荣心。
读书可能真的需要点运气,遇到本好书是一种缘分。高二暑假我从书橱里一百多本书中抽出来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这本书一共也没有多少页。但是完全颠覆了我对于文章,文学的理解。读的时候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当时做学问的人是负责人的做学问,没有那么多商业头脑,句句都是珍宝。这本书从仓颉造字开始,写到近代文学,客观公平,不矫揉造作。完全改变了我对于各种文学体系的看法。也从这开始,我开始读各种风格的文字。接受各种大师对我的洗礼。
之后读的书就比较多了。也很感谢高中时候的自己,能踏实的读了那么多书。各种美文,励志文,传记,哲学和散文多多少少的都读过一些。虽然都是浅尝辄止,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的为人处世,怎样面对生活的困苦,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在这里也要提一句,有一个书友是一个很幸福的事情,能和你讨论书里的故事,跟你悲,跟你喜。不会因为你说的不是游戏,不是歌曲影视就看你为另类。你能分享你在书中找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很精彩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三毛的撒哈拉,有史铁生的地坛,徐志摩的康桥,每个地方都有让人感动的故事,你会期待遇到你生命中的荷西,你会希望在地坛的余晖中发现真正的自己,你会憧憬撑一只长蒿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总结来说,我读过的书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哲学这几种类型。其中近代文学读的是最为多的,也是可是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的,近代文学,大家辈出,大师的传世之作留于世对后人的影响不可估量,你在中可以找到各种你喜欢的风格。我也最最推崇大家多读近代大师的作品。你读了就会发现为什么那个时代都能成为作家,而现在的人大多只是一个卖书的。他们寥寥数笔就能找到国家的病疽,写出来的风景比画还好看。如果再说,我想再说一个小时也说不完我的惊叹。如果有机会和时间,我会单独挑出来一篇单独写一下我对近代文学的一点体验。
然后就是现代文学,我没有任何贬低大陆的想法,但我真心感觉,近代文员可以多读读台湾的一些作家。他们对于文学的传承,对于文字的把握的确出了几个不错的作家。龙应台和张晓风是我比较喜欢的两个之一,龙应台的目送大家应该也都看过,除此之外,她对于孩子教育的态度用文字和你娓娓道来,让你暖心感动。张晓风的文字则是更有美感,字字如画,那本《一一风荷举》是我读过现代文学中最美的一本书。
古代文学不需我多说,中华五千年积淀在文字中,每个字都是沉甸甸的传承。哲学是我读的最少的一部分。只能推荐个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作家,周国平,大家对这个人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我觉得他绝对是中国近现代哲学不可抹去的一笔。外国的文学读的不多,主要是因为翻译的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读过林语堂先生翻译的作品和杨绛先生的翻译后,翻过两本现在的外国书,读了两页就读不下去了。这也很有可能是因为读的比较少的原因,总之却大家想读外国文学时最好提前查一下那个出版社的比较好,翻译人的背景和水平。会差很多。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是佛学的几本书,因为机缘巧合,读过两本佛经和佛学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字里行间冒着佛性,读的时候心里会安静。大家有机会完全可以读一下,不是迷信,只求心安。因为佛教不排斥外教的,这点也会在它的作品中体现出来。有选择的吸取,《了凡四训》是一本不错的书。
说到这里,我读的书也差不多了。因为到了大学,因为手机,游戏的绑架,我读的书实在不值得一提。如今也有太多的人不能安静下来心读一本书。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我自认为除了我那可怜的虚荣心,我还算是比较爱读书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也提到过有一个书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这里,我也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些书友,能一起在书中的世界里找到美好,体验幸福。
PS:写的多了点,这是我第一次用大白话的形式写一篇文章,也是第一次写完了没有重新读和修改的文章(暂且叫做文章吧)。没有什么深度,也没有什么风采。里面大多也只是自己小时候读书的一点感想,不免有很多不足之处。大家请多包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