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脆蹦爆米花
小时候过完年,转眼二月二了,这一天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又称为“龙头节”、“青龙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吃豆”的古代民俗依旧在此间流传。豆、苞米、大米是爆米花的其中一种粮食,每年二月二,家家一定会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选一种粮食去找街边的老头蹦爆米花。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走出小胡同,和小伙伴们一起,拿着妈妈给的一小袋黄豆或是苞米,极少有大米(除非家庭好的不得了的),到了街口,那里早有长长的队伍在排。队伍的最前面是一个老头,穿着暗色的衣服,手里摇着个黑黑的长铁葫芦蹦爆米花,一会听的震天响,豆子苞米花就崩好了。这里先介绍一下老头的工具有:一个有柄的铁葫芦,一只炭炉,一只风箱,一只麻袋和一张小凳。爆米花的老头把前面一家的小孩儿托他爆的米放进铁球里,密封起来,把铁球架在炭炉上;定上铁炉的表,当时和马蹄表差不多。然后坐在小凳上,左手握住铁球的柄,把它摇动,使铁球在炭炉上不停地旋转。转到相当的时候,他把铁球从炭炉上卸下,放进麻袋里,然后启封,这时小伙伴就告诉我快捂住耳朵,我连忙捂住,这时候发生“砰”的一响,同时米粒从铁球中迸出,落在麻袋里,颗颗同毛豆大,浑圆的是蹦苞米花,比苞米小的就是蹦豆子,更有稀罕的大米花,是我们平常人家很少吃到的。爆米花吃在嘴里香香脆脆,就是这一个季节的孩子们最喜爱的零食了。
那时记忆最深刻的还有漫长的蹦爆米花的过程,那种的等待,不言而喻。起先是大一些的孩子早早地在巷口排好了队伍,等妈妈告诉我去时,我和年纪相近的小伙伴已经排到了最后,一看排到了最后,我和几个伙伴就把装有几个袋子的米放在米的队伍里,到一边玩去了。结果不想,还有人夹蝎子(插队),要是前面的孩子认识的人就可以夹进去。玩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和小伙伴们回来了,发现我们的米袋子还在后面。因为年纪小,我们也不敢说些什么,只是这回不玩了,死死的守住我们的米袋子。趁我们不注意,还是有些大人插进来。下午了,我们家的大人来找我们了,发现我们还在后面,问清来由就不干了,大声叱喝着前面夹蝎子(插队)的人,前面也是受着被别人夹的人也一起被激起了反抗的尽头,那些夹蝎子的人也理亏只小声哼哼,不敢高声理论,妈妈又和蹦米花的老头说,老头把我们的米拿到了前面一些。等到快晚上了,我们终于得到了爆米花,用面袋子或是小布袋拿回了家,放在炕头上,防止受潮。全家享用着这一美食。苞米花放到嘴里,粮食得到了膨松,通过舌头的味蕾变得更香。崩豆放到嘴里,变的脆了香了,但不能吃多,初二的时候,我一边看书一边吃蹦豆,一斤的豆子吃进胃里,疼痛难忍,拉了绿色的便,饭吃不进去,浑身无力,一个星期没有上学去。再那之后我和蹦豆的情缘就此缘尽。什么也是,再好吃也不可多食过量,否则对身体无益。在其它的时候,学校门前小商小贩卖过大米花、苞米花、也有蹦豆,那个时候5角一杯,大人喝酒的玻璃杯。
2、爬犁
原来我家住在南山脚下的平房里,平房是爸爸一手盖的,当时我还在学龄前,爸爸订棚上的板条,当时订板条是夏天,我没有人看,爸爸就带着我在架子上玩,困了我就躺在订棚上的板条的架子上睡觉,渴了就吃妈妈送来的西瓜。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光都是非常快乐的,印在嘴角的是大大的微笑。房子的位置在南山脚下,房子盖了两年,等盖好了,坐北朝南,平房前面没有人家。我家的房子听爸爸说原来是水泡子,是四大爷用四轮儿拉的炉灰渣垫出来的,因此院子前面还是水泡子。夏天院子前面的水泡子里面有蝌蚪,变成了青蛙。冬天水泡子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冰场。
爸爸给我做了一个爬犁。是用一排木板钉在一起的平面,大小正好可以坐一个大人或两个小孩儿,在木排下方,顺着滑行的方向,钉两个木条在木排下边,两条木条下边钉上铁丝, 钉着铁丝的两条木条承载着滑行的任务。爸爸或跪或盘腿坐在爬犁上,左右手各执一根大拇指粗细的木棍,木棍下面钉着钉子,钉尖面向冰,当左右手支起木棍的时候,推动爬犁前行,爸爸围着水泡子滑行,好给我和妹妹做好示范。我和妹妹坐在爬犁上边,那时我们还小,我们两个刚好可以一起坐在爬犁上,支着左右两边的爬犁支子,扎着冰面推动整个爬犁滑行.我和妹妹的笑声围绕着冬天的院前的水泡子,爸爸看着我们笑,我们一块儿大笑,太快乐的童年!太快乐的冬天。妈妈隔着窗看我们。我想那时的情景就是做父母的最大的满足吧?多年以后想起来,爬犁像极了书中描写的雪撬,爬犁能让人尽情享受冬天的乐趣,借助冰,让人随心在雪白的天地之间飞翔飞翔,那种快乐单纯而又美好,淳朴而又天然,是孩子亲近冬天的大自然的最好的方式。在我家东边,也就是第二陶瓷厂下边,有个较大的河,在我上小学三、四年级冬天的时候,由同学带领着我来到了这个更大的天然冰场,在这里有很多学生在玩冰,有穿冰刀滑冰的,有支爬犁的。我看到了有的孩子蹲在只容两只脚的小木格子上面滑行的,这是蹲式爬犁。也同样得有两根铁棍支在两边,或是两根木棍,木棍下边有铁钉。未完待续2012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