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时光的荒野,她于浮光掠影里,娴静安好。 ——桑妮
如果以花相喻,那她便是夏日清荷,不妖不媚、出淤泥而不染,夏愈盛,香愈远。
如果以草相喻,那她便是深林翠竹,性格坚毅、淡泊有节,林愈深,竹愈茂。
她静坐在时光之中,将岁月谱写成诗,她缓缓走来,便带来两袖清风。
她是温婉的江南女子,却被世人尊为先生。她一生多有波折,却始终以淡然处之。
她就是杨绛。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杨绛一生颇具风采,她才思斐然、声名在外,不仅精通多种语言、翻译了大量文集,还具有杰出的创作能力,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也是作家钱锺书的夫人。
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她老年时期的随笔《我们仨》感情细腻真挚,打动了数百万人。2016年5月25日,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这本书讲述了杨绛的一生,是作家桑妮对杨绛先生的一本追思录。作者以细腻的文字,通过对杨绛与父母、丈夫、孩子、朋友间不同人群关系的描写向我们展示出一个明媚从容、智慧淡然的女子形象。
这本书富有温度,有对杨绛先生的尊敬、欣赏、钦佩,也有对她爱情的羡慕,对身处磨难的她的同情,读完这本书,犹如与作者一起走完了杨绛优雅而富有才情的一生。
一 生 深 情 ,细 水 流 长
说起杨绛,没有人会不羡慕她和钱锺书之间的爱情。她和他的相遇,像是大海遇见星空,一见面,就注定要展开一轴美丽的画卷。
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这是钱锺书初见杨绛时写的诗句,而杨绛眼中的钱锺书,眉宇之间“蔚然而深秀”。钱锺书读书之多,令人惊叹,在校园之中名气极大,因此拥有很多仰慕者。杨绛生性聪颖,年轻貌美,也拥有众多的追求者。钱锺书见到杨绛的第一面便一见倾心,中途虽然有小小的误会,但是当误会解开之时,两人心中的最后一道屏障也随之消散。

恋爱之后,钱锺书便以一封封滚烫的情书融化了杨绛的心,虽然杨绛不爱回信,但是她每每回到学校第一件事便是去检查信箱里有没有钱锺书的信件。
在两人分别的那几年,信件成了连接他们的纽带。“那些无法相聚的时间里,除了绵密的情书,更深更浓的相思如杏花雨,如杨柳风,在他们的心里荡漾无边” 。万般的相思,都尽付在一封又一封的情书里,信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爱情的见证。
杨绛和钱锺书身上有着杨绛父母的身影。杨荫(yīn)杭和唐须嫈(yīng)本就是一对伉俪,杨荫杭富有才华,对子女也是极尽疼爱,他或许有些许古板,但是对子女的教育却一点不古板,他尊重子女的意愿,言传身教,教育他们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而唐须嫈贤淑温柔,是一位凝聚着中国女性柔美品质的知识分子。他们两个一生相敬相爱,影响着杨绛与钱锺书一生情深、互相依偎的爱情。

在钱锺书出国之后,杨绛也随之到了国外,钱锺书生活方面有些笨拙,很多小事做不好,杨绛就耐心地帮他做,毫无怨言。钱锺书也慢慢地学会了做饭,他会为杨绛精心准备一道早餐,让杨绛感动不已。在生了钱瑗(yuàn)之后,钱锺书十分心疼杨绛,也不愿意再让她生第二个孩子,对于钱瑗和杨绛,他一生极尽宠爱,而这些都在《我们仨》之中被印证。在他心中,杨绛始终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人 淡 如 菊 ,笑 对 浮 生
杨绛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经历了租界动乱,在那样的时代,没有人能逃得过时代的锤炼。但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杨绛还创作出了《称心如意》这样一部伟大的剧作,让“泪和笑只隔了一张纸”。
物资匮乏、家仆散去,她便亲自上街买菜做饭,把家务活全部揽在身上,无怨无尤地为钱锺书分担着生活的重负。像钱锺书这样的“痴人”,得亏有了杨绛这样的贤妻,才能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围城》这部书的成功,可以说,里面有一半都是杨绛的功劳。

不管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杨绛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即使遭受时代磨难,即使面对同时代人离去的身影,即使被众人唾骂,杨绛仍旧顽强乐观地活着,仍会挑选了色彩鲜艳的衣服,精心梳洗出门,到人多的地方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她的。
诚如杨绛先生这般,真正的平静,来自内心。若是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于古刹之间,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安静。在岁月的风华里,心不能是照耀的枝丫,而应是静默的根系,深埋于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动,只求自身的简单和丰盈。
我是揽小胜,认真做杂志。举爪支持一下吧~(v ^ _ ^)v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