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646360/8982594dc1524710.jpg)
打着遮阳伞,走在似火的骄阳下,阵阵热浪袭来。急急奔向浓密的树荫下,才感觉凉快了许多。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除了坐在树荫下长条椅上打盹的保安,间或抬起头来,看看四周,而后,继续眯缝着双眼,继续打盹,甚是惬意。
我匆匆瞥了两眼,继续前行。而无情的烈日炙烤着我的思绪,怎么也不能让自己思绪冷却下来。这等光景,这等骄阳,猛的就将我一把拽回了那年七月。
那时候的七月,也是这般流火的滚烫,难捱而又煎熬。
七月,在农村,是收麦的季节。整个收麦的过程比较繁多,简单说来,主要是:割麦,翻麦,捆麦,拉麦,堆麦,打麦,扬麦,装麦,直至颗粒归仓。而所有这一系列的关于麦子的活,必须得在骄阳下进行。最怕有雨,最怕绵绵不绝的雨。
我们家里姊妹四个,加上父母,一共六个劳动力。到了收麦季节,家里用军用绿水壶灌好水,磨好镰刀,早早吃完早饭,带好磨刀石,一家人便拉开了收麦的序幕。
骄阳下,我们挥舞着镰刀与汗水,把刚刚还趾高气扬的麦子,一趟又一趟的铺平在麦根上。汗珠子滚太阳,大颗大颗的滴,滴在眼睛里,眼睛涩疼涩疼的。脸上一道一道汗痕,像树枝划过沙地一般。最盼的就是母亲洪亮的一嗓子“上来缓一缓,镰刀磨一磨,再割。”听到这句话,拿了镰刀就往玉米荫、树荫下跑。在田埂上坐稳以后,打开水壶,“咕咚咕咚”几口猛咽,才觉得畅快了许多。
通常,割完麦子,晾晒一两天,就要翻麦子,以保证麦子的干燥。如果不翻,等到把麦子捆好,拉到场上,堆成麦垛的时候,就很容易发霉长毛。这样的话,农民一年的辛苦也就白费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46360/a91deaad9ef764b0.jpg)
个人认为,翻麦子是最为简单最为轻松最为快速的一个活。把麦子拢一块,翻个个儿,再铺平在麦茬上即可。我们家有四亩五分麦地,通常是全村收麦的佼佼者。母亲是做农活的快手加高手,自然,强母手下无弱女,我们干起农活来也是毫不示弱的。现在想想,已经记不清二哥有多少次烈日下中暑了,也记不清妹妹有多少次割破了手,也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被汗水模糊了眼睛。唯一的忘却不了的画面,是母亲系着一块绿色的头巾,在田间极速飘扬。
一系列的关于麦子的活,难在开始,苦在结束。捆好麦子,一个一个的背到人力车上,摞几层堆好,挤紧,再用又长又粗的两根绳子绑好,一趟又一趟的,拉到场上,再堆起高高的麦垛,收麦至此,才算告了一小段落。
收麦中最苦最重最脏的一项,就是在场上打麦。每到打麦时节,家家户户忙着变工。打麦时,通常至少需要11个人。两个解捆卖绳的,一个往打麦机里入麦的,一个扒麦籽的,三个抖麦的,两个打柴垛的,两个捆麦柴的。各司其职,缺一不可。顶着骄阳,喉咙似火,鼻孔冒火,嗓子冒烟,麦灰,麦芒,无处不在,让人无处可逃。等打完麦,扬完麦,直到装进袋子,拉到家里,通常得一天的时间。而所有关于麦子的活,从开始到结束,一定是在烈日当空下进行。绝对不能有雨。
想起那时夏天,那时七月,苦并快乐着。而今,烈日依旧,却失了那时那份大汗淋漓的激情与畅快,以及热火朝天的动人场面,还有那份父母姊妹在一起的融融温情。苦则苦矣,每每想起,余味无穷。
不知道仔细看完这长篇大论的伙伴们,有没有想起那年七月,那年收麦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46360/1dadecdacf78ed3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