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晴
“庖丁解牛”是庄子讲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说: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技术很是精湛,那用手触摸、用肩抵颈、用脚践踏的动作抑扬顿挫,像是在跳《桑林》之舞,那咯咯作响的声音像是在奏《经首》之乐,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庖丁的宰牛,已入化境。文惠君站在一旁看得出了神,不由得赞扬道:“吓!真神了!难道宰牛的技艺也能够如此高超吗?”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宰牛的道理啊,道理要比技艺更高一筹。一个好的庖丁,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去割肉,时间长了刀就钝了。一个普通的庖丁,一个月要换一把刀,因为要用刀砍骨头,用不了多久就钝了。而我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所解的牛已有数干头,可刀刃却像是新磨的一样。要知道,牛的骨节中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却是没有厚度的。拿没有厚度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间,游走那刀刃,一定是大有余地可行的。正因为这样,所以19年了,我的刀刃还像新磨的一样。”
文惠君听后感叹道:“太好了!听了你的话,我懂得了养生的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673b4bae47fc4eea.jpg)
在这个故事中,虽然庖丁在讲解牛的道理,但文惠君却说懂得了怎样养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养生与解牛具有相似之处,这就是不要做危害己身的事。刀刃要保持长久的锋利,就不要去碰牛体的硬骨,以一把老刀驰聘牛骨,以无有入无间,如入无牛之境,这是解牛的化境,也是养生的化境。人的身体要想长存,就不能触及那些有伤于己的硬东西。
这些硬东西,在庄子看来,就是名和刑。许多人为了名誉要么真做好事,要么假做好事。真做好事,往往会忘我操劳,把自己身体搞垮,假做好事,就会败露于世,身败名裂。触刑,就是做坏事,肯定会有恶报,恶贯满盈的时候,命就保不住了。
因此,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不仅仅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而且好事要自然而然地去做,千万不能有意去做,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做。做坏事和为了获名而做好事,就像是刀刃触及牛体的硬骨一样,会伤及己身。
所以庄子说:当你做好事的时候,不要以追求名誉为目的;当你做坏事的时候,千万不要触及刑律。按照这个法则行事,就可以保护身体、保全性命、侍奉父母、尽享天年。
庄子告诉我们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有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现在很多明星、主播出事了,被拉下了神坛,全都是因为他们太过张扬、高调、锋芒毕露,不知道收敛,这样不出事才怪。
并且庄子还说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仅仅是掌握养生的理论是不行的,还得反复去实践,这样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
我们处于复杂的社会里,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如果不懂得以柔克刚,只知道硬碰硬,凡事逆天命而为之,最终不断碰壁的结果,除了让我们自己鼻青脸肿、伤及自己的身体外,还能有什么作用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bd6c53afdeb92f72.jpg)
庄子所说的养生不是我们现在的养生概念,现在偏重于生理、物质等方面,包括医疗保健、饮食营养、体育运动、生活方式等,庄子倡导的其实是“养神”,倡导大家活得好,养好心神,善待生命,求其天年,顺其自然,不做不利于生命,伤害身体健康的事。
他其实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讲人要善于寻找生存的空间、大道的空间、技艺的空间,成功运作而不损刀折刃,做到游刃有余、迎刃而解、举重若轻、从容有定、轻松自然。而不要以有涯追无涯,不要总处于一种捉襟见肘、疲于奔命、力不能及、勉强挣扎的状态,不要急功近利,而要顺应天道而颐养天年。
每当我焦虑、抑郁的时候就总喜欢读庄子的文章,庄子一方面讲人无需爱生惧死,完全没必要害怕死亡,而是要将死亡做为与生俱来的大道来欣然接受;一方面讲养生、保身、全身,讲尽其天年。这些都带给我巨大的启发。
特别是关于养生方面的,里面的语言文字都有心理抚慰、心理治疗的作用,更有优美的文字、风趣幽默的故事、妙语连珠的辩论,读了之后,让人心胸更容易豁达,见解更容易高超,语言更容易畅快,生活更容易逍遥。
记得几年前,我当时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根本没办法入睡,那段时间,睡眠就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常常需要依靠镇静催眠的药物才能进入睡眠状态。当时除了靠药物,更多的是靠看庄子的书让我摆脱了这种令人窒息的状态的。
从那时起,我就发现自己的焦虑、不快乐就是因为贪知多虑、费心伤神,追求太多、太细、太认真,精神得不到平衡安宁,无法平和中正,这正是伤害自己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我想养生,就必须保持心态的静谧、安详,顺其自然,耐心等待,无需急躁。
像庖丁一样游刃牛骨间,实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一辈子不断修生养性、磨练锤炼,最后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