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试读(5)

作者: 一道 | 来源:发表于2017-11-06 12:15 被阅读221次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在《孟子》一书中,孟子一生共五见魏惠王,这是第四次。回看前面三章,两人初见谈义利之辨,先义而后利;次见谈与民同乐,后乐民之乐。三见谈王道之始,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然而,这些记录其实并不完整,因为本来两人的对话,我们只知道了孟子所说的话,却没有看到魏惠王听了孟子话后的反应。

但魏惠王是不是完全没有反应呢?当然不会。孟子前面几次的言论,如剑如刺,里面没有一句好话,虽说是在“格君心之非”,但批评力度已经近乎指桑骂槐。试想,假如是你在听,什么感觉?何况是自以为是的魏惠王呢。

我想,魏惠王听了,也许当时很尴尬,尴尬之后也许很生气,生气之后也许会羞愧,但羞愧之后也许会辗转反侧,回望一生所作所为,也许真的有那么一个时候,觉得自己错了。

也许在孟子这面一尘不染的镜子面前,他才第一次照出自己一塌糊涂的君主生涯。孟子的话虽然不堪入耳,无比尖刻,难道他所说的不是真的么?以前魏惠王只知道自己是一位君主,但却从来没想过,自己到底是谁的君主?君主一词的意义是什么?责任又是什么?如今扪心自问,自己的心中,是否想过百姓呢?哪怕只有一次?

对比那个初见孟子,说出“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盛气凌人的魏惠王,此时的魏惠王心中可谓五味杂陈,有些坚硬的东西在融化涌动。因为在这次会面中,魏惠王终于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对孟子说:“寡人愿安承教。”我希望也非常乐意倾听夫子的教诲。

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知道孟子听到这话的反应。我们知道,孟子来到魏国时,已经是此生游历诸侯的晚期,一生为仁义王政而奔走,胸怀治国利器,却受困于时不得施展。如今魏惠王终于有悔悟的迹象,孟子的内心想必也是感慨颇多吧。

魏惠王说自己愿意承教,但孟子教什么呢?别无其他,只有仁义而已——君主为民父母的仁义。

于是孟子问魏惠王:“用木棍杀死一个人与用利刃杀死一个人,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魏惠王回答说,都是杀人,没有什么区别。

孟子再问:“那用利刃杀人与用暴政杀人有什么区别吗?”

魏惠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区别。

孟子说,这就是了。现在看一看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食,马棚里有健壮的马匹,可谓锦衣玉食,朱门酒肉,但你的百姓如今却面黄肌瘦,倘若出城去看一看,野外到处都是饥饿而死的百姓。这跟放任野兽去吃人有什么区别呢?要说有区别,野兽吃人终归有限,一时之痛而已,但用暴政杀人,却动辄以万计,痛何极也!

孟子问魏惠王,您见过同类相食的野兽么?人们平时见了野兽互相吞食,尚且憎恶齿冷,如今您身为民之父母,本来应该让您的子民幸福生活,顷刻不能忘于怀。可是实际的情况呢?却是厚敛重赋,让生民无立锥之地,一如放任野兽去吃人一样。所谓君主,民之父母也,可是天下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饿死而无动于衷的父母吗?这样的父母,名为父母,实为禽兽!

以前孔夫子悲愤地说,那第一个制作木偶来殉葬的人,实在应该让他断子绝孙。为什么呢?因为上古的时候,人们殉葬无非是用束草扎一下,略似人形罢了。而用来殉葬的木偶却面目清晰,须发毕见,形制与人无异。用象人的木偶殉葬,孔子尚且如此咒骂,何况现在活活把老百姓饿死呢?

仁者,爱人而已。现在你马厩里的马个个膘肥马壮,百姓却无以为生,难道在你的心中,这些饿死的百姓连犬马都比不上?

这一小节,文意并不难懂,但真正值得敬佩的却是孟子的胆量,毕竟能够如此不留颜面地痛斥人君之非,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孟子难道不怕死么?也许真的不怕。孟子为何这么勇敢呢?因为胸中“配义与道,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常存。孟子的仁政理论或许从他那天起从来没有实行过,也许他的思想迂阔空疏不切实际,甚至漏洞百出。但孟子所展现出的秉道而立,威武不屈的知识分子的品格,身处卑下却刚正不阿的精神气质千秋不磨。

孟子说,仁者无敌,虽千万人,吾往矣,他本身就是仁者无敌无惧的一种最好诠释。

相关文章

  • 孟子《梁惠王》试读(5)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

  • 孟子《梁惠王》试读(1)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初见梁惠王,时在公元前320年左右。我们知道,梁...

  • (1035)读《孟子》1:仁义为先

    孟子拜见梁惠王。见面之初,梁惠王就问孟子:“老先生,您千里迢迢赶来,有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吗?” 孟子当即回应梁惠...

  • 《海说孟子》修订版9:众人皆杀(傻)我不杀(傻)

    国学商用 王道经营 作者:代海涛 梁惠王篇:孟子遗憾离开梁国 孟子和梁惠王谈了这么多,惠王好像很感兴趣,可...

  • 孔孟之乡成语典故——不远千里

    成语出处: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内容: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

  • 《孟子·梁惠王上》02:三台戏

    《孟子·梁惠王上》02:三台戏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

  • 孟子-梁惠王-0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正站在池塘边上,观赏着那些奔跑飞...

  • 义利之辨学习笔记

    学习【孟子.梁惠王上】之义利之辨。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 《孟子·梁惠王上》01:你的问题是什么

    《孟子·梁惠王上》01:你的问题是什么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

  • 何必曰利

    近日,读《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颇有感触。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说...

网友评论

  • 紫侠狼:“仁者必有勇”,所以孟子无畏。《孟子》一书到处都是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踪迹。可爱至极。
    一道:@紫侠狼 孟子有天地浩然正气在胸,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所以在世间行走,就像一柄开封的剑,如何不生猛不勇敢呢?
  • 车轮读书:在政治上,商业上,做人的态度当学孟子。
  • 孤独的烟: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个把陶俑用于祭祀的人,没有考虑后面有人仿效吗?
    一道:@孤独的烟 不过说实在的,我一直觉得,是先有真人殉葬,后来才有俑来殉葬。不过从孔夫子说的话中,还是能体现出对生命本身的关怀
  • 格尔黑:暖暖的冬日下午,来看看您,向您学习。
    一道:@格尔黑 :pray:,谢谢您
  • 一道:人的胃囊是两张粗糙的砂纸,当里面没有食物的时候 ,只能研磨人性了。
  • 米喜:抢沙发:v:
    米喜:@一道 我的多浅啊!你的太费脑费功夫,慢工细活!
    恺然: @一道 我觉得你们更文更得都很勤快,
    一道:@米喜 多谢米喜老师:pray:,看你们写文这么勤奋,感觉自己越来越懒了,:joy:

本文标题:孟子《梁惠王》试读(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fl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