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419228/3f0582b60dc1a39f.jpg)
我自认为出生于一个并不算富裕的家庭,从小跟妈妈出去赶集,逛超市买东西就能感觉出来,当我想吃什么的时候,妈妈有时会说,这些吃不吃都一样,这个太贵了不买了之类的话。慢慢的,也随着年龄的长大,妈妈出去时,我变得不那么强调回来要给我买点好吃的,直到我有了一个弟弟,他也会要求买零食,妈妈也会带一点,我也会吃,但当我提出更多要求时,至今很清楚的记得一句话妈妈的一句话(或许不是很认真的跟我说的),她说,你已经长大了,如果不是有你弟弟,我是不会买这些零食的。后来记得是我二姨安慰我说,别听你妈讲,要是只有你一个孩子,他给你买的会更多。大概是吧。但在当时,就像很多二胎家庭面对的那些问题一样,作为姐姐的我会显得被忽视,对,我一直记得当时妈妈对我的严苛,对弟弟的偏爱,随着知识面的增多,我也想过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重男轻女,应该会有一些吧。甚至在周围人的影响下,我也很难在听说别人生了个女孩或者男孩时会保持单纯的祝福。每每这样,我便会厌恶自己心灵的丑陋,也或许没那么污秽,只是希望从我的宝贝开始,再也不要有这种想法。
渐渐的,我觉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说的很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在我们对这个世界还充满未知的时候开始向我们传达讯息,给我们一个仿照的标准。爸爸妈妈应该是属于比较随和的一类,脾气不算差,可以跟各种人相处,不会有太大的矛盾,但在这我想说的,是我自己深深感觉到的那种,因为钱,而带来的生活影响。我出去买东西,开始渐渐的追求一种实用性,零食可有可无,衣服鞋子遇到喜欢的,会先货比三家,找到物美价廉的,能省则省,或者买就买好的,耐用的,不再将就。生活变得精打细算,我觉得这不该是我这个年纪就应该有的,而且这里面花销的开支大部分是我自己承担,是从生活费中省,或者是过年自己留的压岁钱来抵,不记得长到二十岁问爸妈要过太贵的东西,买过算贵的鞋子,但伸手要钱的时候,从没超过200块。
觉得自己跟父母相处,最难受的时候就是伸手要钱,以任何形式任何金额。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要多少,干什么,父母很少给零花钱,偶尔在要钱的时候会多给我几块钱。小时候一度过的很拮据,不过奶奶会经常给我零花钱,让我显得不那么狼狈。慢慢长大了,奶奶给的零花钱也不再要了。
现在上了大学,出去找过兼职,遇到一个老板还不错,在火锅店打工,干过三四次,挣了一点小钱,进入冬天,给自己买了些保暖的东西,也学会了省钱,跟父母要完生活费,几乎是不会再伸手要钱。哪怕是生病吃药,学习用品。是因为自己现在也算是有了点经济来源,靠周六去做做兼职,有点累,但也能让活的很有力。女孩子喜欢漂亮的衣服和装饰,以后可以给自己买,可以周末跟同学出去改善一下生活,可以请好朋友出去玩,大方的买个票和饮料。
自己在高考填志愿时失利,本科没有录取只能选择上了专科,那段时间很痛苦,现在不愿意就此无为的自己,去报考了自考升本这条路境,因为考虑到报班上课很贵,我选择自己学,这其中的书本费、资料费、报名费等我也不打算再问父母要,的确,学习这方面我要的话有足够的理由,他们也一定会给不多说些什么,可是这毕竟是自己造成的后果,应该我自己来担。以前羡慕过那些靠拿奖学金四年大学没问家里要一分钱的学生,或许我拿不到奖学金,没办法那么优秀,但这些生活里的开销,我觉得自己可以去分担一些。
生活中少不了很多的攀比,他们吃的很好,他们又去哪哪玩了,他们穿的衣服鞋子好多名牌,他们的零食真多,他用的这个东西我以前好像都没见过,等等。这些东西,是我现在上大学所面临的,这算是自己的心理较为真实全面的一次解剖了。但一些东西我不会太表现出来,比如去迎合或自卑。我知道父母给不了我那种生活的状态,我自己也不会任性去过,其实也并不是他们奢侈,大概那就是他们本来的样子,像我生活的熟悉程度这样。
未来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找工作很难,考研很难,现在的我的确后悔自己之前虚度的光阴,但后悔也是徒劳的,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成长的过程就是试错的过程,人生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现在要做的,无非是把握当下。我想说的是,俗一点,现在的一切,无非是未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不太辛苦最好高薪,多赚点钱,让父母的生活不在过的如此辛苦,让自己也活的随心,让自己的下一代不必像自己活的这么累。
未来还很长,也应该很美好,我要做的,是必须居安思危,再也不要微微一笑得过且过,我必须开始对我的一切负责任,没有人给我保护伞,没有人是我的铁饭碗。不想把日子过的太俗,前提是太俗的东西一定要足够,不要狼狈。愿未来的日子全力以赴,愿未来的自己是想要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