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情感通识课
重新认识心理舒适区——《婚姻情感通识课004》

重新认识心理舒适区——《婚姻情感通识课004》

作者: 创见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16:49 被阅读0次

相较于越狱,我们可能更喜欢待在监狱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的人应该对老布,这样一个在监狱里待了半辈子的囚犯印象深刻。他为了避免自己出狱甚至不惜再次选择犯罪,在他刑满释放后,最终选择在自己的家中上吊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些行为初看起来确实会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如果你细心的话,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老布”处处皆是。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婚姻、恋爱等等,其实都不满意,甚至会将将它们比喻成监狱。但即使如此,他们对于越狱这件事好像也并不感兴趣。就像很多在监狱里关押久了的犯人,你真要释放他们,他们反而会寝食难安。

就以我接触的一个案子来说,当事人在几年前和自己的丈夫已经走到婚姻破裂的边缘,离婚也仅仅只是一个手续的问题。但吊诡的是,在当我当事人知道自己的丈夫出轨后,竟然拼命挽回自己的婚姻,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第三者身上,折腾了好几年。

甚至她现在都不敢想自己这些年到底在干什么?在挽回什么?

也确实,这件事她也不敢深想。因为一旦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想通后,她都没有办法接纳自己这段人生。只能不管不顾地走到头,直至梦醒时分。【参见《为什么结束一段人生很难?》】

心理舒适区

在文章《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婚姻情感通识课003》》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改变的本质即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我们也用条件反射的实验,谈了具体的关于自我改变的思路——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

其中我特别强调,这个过程一定得要有耐心,得要慢。一是,创造新经验需要时间,需要魄力,需要自己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旧经验往往根深蒂固。

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旧经验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人是一个高度模式化的动物,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旧有的经验来应对当下的事情并预测未来的走向。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过去一直混的不怎么样,那么你对未来往往也不会乐观。你过去如果顺风顺水,那么你面对未来往往也会更加自信和乐观。或者这么说,你若从小家庭幸福,那么你对于婚姻往往也会比较乐观,反之,你可能对婚姻比较消极。

这里面其实是不讲什么逻辑和理性的,你过去的经验会死死地影响着你对当下和未来的判断。顺便说一嘴,这也是我们学习和读书的意义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超越自身经验的局限。

而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就是心理舒适区。在此,我们有必要好好澄清一下,这个常常被误解的概念——心理舒适区。

首先,心理舒适区,并不意味着舒适。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当中的老布,在监狱里待着会很舒适吗?那些死死困在糟糕婚姻和剥削家庭的人舒适吗?并不,只是他们有着一套熟悉的经验来应对糟糕的环境。比如争吵,冷漠,再比如互相伤害等等。至于其它应对环境的方式他们没有意识到,也没用过。

其次,心理舒适区也并不意味着熟悉的环境。很多人想着去西藏朝圣,去净化心灵。曾经一个藏族朋友告诉我,他在西藏生活40多年了,可自己的内心依然肮脏。他说的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不过其实也点透了一个本质,即很多人想着通过改变自己的环境,如换工作、旅行等等来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改变自己。但是这样的尝试本质上还是不清楚心理舒适区的本质,即,如果你不改变应对环境的方式,那么换到哪个环境其实改变都不大。说的损一点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其实,我们今天所展现出来的面貌,是由我们的过往塑造出来的。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带着自己长长的过去。这些“过去”在哪?它不在具体的环境里,而深深藏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我们的所思所想中,在我们当下和环境的互动中,在我们对未来的预测和判断中。

如果这些不改变,光改变环境,是没有用的【顺便说一嘴,如果你能勘破这一层,你就可以主动动我们的环境来倒逼自己创造新经验】。所以,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指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是我们脑海中的心智模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环境的方式。

只有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才算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旧经验才可能被颠覆打破。

什么是应对方式?

所谓应对方式,就是指我们怎么处理生活中那些困难的事情。具体的有六种,你可以仔细想想自己习惯用哪种或哪几种:

1、解决问题

2、自责

3、求助

4、幻想

5、退避

6、合理化

每个人的应对方式都不一样,而且往往也不单一。比如,很多人在职场中往往采取的是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但在感情中可能采取幻想或者退避的姿态。

应对方式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情绪上的反应,一个是行为上的举动:

1、行为上的应对

这是指应对具体的事,如逃跑、拖延、直面……

2、内心情绪上的应对

这是指应对抽象的感觉、情绪。

我们为何痴迷于心理舒适区?

这些应对方式往往是直接内化在我们的大脑里,日用而不知。甚至当你想要改变自己,走出心理舒适区时,它们还会阻挠。

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舒适区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应对环境和问题的方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背后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可能就不知道了。

简单来说,心理舒适区所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感,因为它熟悉呀。而“控制感”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来源。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出应对环境的方式?为什么会有心理舒适区?

这些最初都是用来应对焦虑和挑战的。我们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而这时就越会紧紧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还记得吗?我们一再强调,凡有变动,必有压力。

创造新经验,改变自己,就意味着你要走出心理舒适区,你要放下了原来所习惯使用的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去面对焦虑。

可你要知道,当你处于这种情况下的时候,情感这头大象很难忍受的。所以,对焦虑感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你想想很多人戒不了烟也就清楚了。当初抽烟大多是因为压力大,感到焦虑。现在不吸烟了,焦虑明显上升。自然点起一根烟放松一下,以此缓解焦虑。

讲到这,其实又回到文章《如何看清自己内心的爱与怕——《婚姻情感通识课002》》了。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读懂内心的焦虑,内心的爱与怕。而这正是一套完整的关于改变的方法论:

有改变的模型:象与骑象人

有改变的阻碍和动力:内心的怕与爱

有改变的方向:走出心理舒适区

还有改变的策略:关系与环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新认识心理舒适区——《婚姻情感通识课0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oh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