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心理舒适区”的一点思考

学习“心理舒适区”的一点思考

作者: 王家强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23:19 被阅读0次

            得到上有门课,叫《自我发展心理学》,其中有一节课是剖析“心理舒适区”的,文章介绍了心理舒适区的本质,人为什么改变行为那么难,如何突破心理舒适区。

          人行为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把它变成新的习惯。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在真实生活中却很难。为什么?因为旧经验太过牢固。所以要击败旧经验,须理解它的工作原理。

          让旧经验根深蒂固的最重要的心理机制——心理舒适区。

          一、对“心理舒适区”的一般认识

          1、心理舒适区其实不一定舒适。心理舒适区这个词,我们都听过。平时我们常说,要有所改变,就要走出心理舒适区。可是,究竟什么是心理舒适区呢?你可能会想,“舒适区”指的就是舒适的环境。比如,有人在小城市找了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虽然工作没有太大的成就感,但是比较舒适,所以就不想再挑战自己,突破自己了,这就是心理舒适区。其实并不全是,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意味着舒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老布就不这么觉得,他在监狱里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是人的一生了。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差点精神崩溃。因为他已经熟悉了这座监狱,离不开了。为了让自己继续在监狱里呆着,老布不惜举刀杀人。再一次出狱的时候,他甚至选择了自杀。

            监狱这个环境,虽然不舒服,但这是他的心理舒适区。从老布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候,你处于一个很痛苦,很艰难的环境中,仍然不愿意改变,这也是一种心理舒适区,因为你熟悉它。

            2、心理舒适区意味着熟悉的环境吗?其实也不是。生活遇到瓶颈,换个环境重新开始,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想法,一些人换了个地方,去过很多国家,做过很多工作,却一直没什么变化。我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长长的过去,这些过去不在环境里,而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所思所想中,在我们和环境的互动中。如果这些不改变,光改变环境,是没有用的。

            二、心理舒适区的本质:熟悉的应对方式,或者说是指我们怎么处理生活中那些困难的事情。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只有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才算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

          三、我的思考

          多年来我一直在从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在工作的不同时期遇到了很多不同的问题,但是学习了“心理舒适区”的概念后,我觉得问题都是一个,就是工作上不愿意突破心理舒适区,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具体有以下几种:

          1、稳定安逸类。早些年大家因为不会操作计算机人,不愿意学习,不愿意突破熟悉的手工作业,虽然手工作业的效率低,工作量比较大,但是就是因为熟悉带来的舒适感,不愿意突破。

          2、熟悉的环境类。现在就连街头卖红薯的都在用微信、支付宝收款,而全国还有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的各项收费,还在用现金或者刷卡收费。一些先进的地区在服务群众方面,已经开始基于各部门的数据共享,为群众提供“只跑一次”的服务,有的办事项目,甚至承诺”一次也不跑“,一些政府部门采取落后的工作方式,究其原因也是处于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的舒适区,不愿做出改变。

          3、熟悉的应对方式。由于工作人员的技能问题,落后的工作模式,很多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当应对不了的时候,经常的一个做法,就是申请增加人员编制,当编制被限制住,不能满足要求时,就雇佣临时工,导致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越来越大,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也越来越大,看似解决了一时的问题,其实带来的隐患更大。

          心理舒适区的问题不仅在工作上,在个人事务处理和个人成长中也大量存在,比如说读书,但是不愿意写读书笔记,参加了“不出局”的社群,却不愿意按时完成作业,不按要求做点评等等,始终怀着谦卑的心态学习、思考、反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的一点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心理舒适区”的一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is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