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荐书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读书
荐书:关于欧洲历史人文的通识系列,兼谈阅读的系统性

荐书:关于欧洲历史人文的通识系列,兼谈阅读的系统性

作者: 湛山 | 来源:发表于2017-07-17 10:14 被阅读50次

    (导读:以下评荐系列将依次包括《世界小史》、《全球通史》、《罗马人的故事》丛书、中世纪三部曲之《维京传奇》《诺曼风云》及《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文艺复兴的故事》丛书、《教养》、《极简欧洲史》《欧州风化史》丛书等)

    世界历史大戏,欧洲是戏核之一,是可以串起整部戏的干线。

    欧洲,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人文概念;不仅包括今日的行政疆域,还应包括与之渊源极深的小亚细亚与阿拉伯(中东及北非)。此外,它还深刻影响了印度与非洲大陆,它甚至“创造”了美洲与美国,即使相对独立的中国和日本,它也曾输出过决定性影响。

    自然,这样的欧洲,是世界最复杂的角色。看懂他并不容易。

    自然,这样的欧洲,是大戏最精彩的桥段。忽视它也不容易。

    则从通识角度,如何较全面的了解TA?

    选择一些经典、易读、有趣的书,当是最便捷的方法吧。

    其中,选择的“系统性”很重要。

    一般的逻辑,由简入繁。先看简史、通史,再聚焦某一时期、某一主题。

    但是,“简”并不意味着“易”。比如《极简欧洲史》

    作者澳洲学者约翰.赫斯特(John.Hirst)。台湾席玉苹译。(插句题外话,单看“揭橥、扦格”等习惯性译词,台湾某方面的软环境可见一斑)

    优秀的作品,越简单,越见功力。本书仅篇章结构已显作者格局。薄薄一本小书,四两拨千斤,甫一出版便风行世界。

    但是,极简,尽管旨在普及,却仍然意味着,作者假定读者是有一定常识前提的。并且,就此书看,这个常识要求并不低:至少需要知道欧洲经历了那些可以显著分割的时期,明白一些概念的含义及关系,比如罗马共和与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光荣革命与启蒙运动及大革命等。

    或许还要进一步:看到加洛林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都铎王朝、哈布斯堡家族等,不会受中国朝代更替固有印象的影响;看到查士丁尼大帝、卡尔大帝、克努特大帝、腓特烈大帝等,知道他们各自大致的时空位置;看到日耳曼、维京、诺曼、哥特、高卢、伦巴第等,知道彼此大致的关系以及曾经同样作为与罗马人相区别的种族概念;看到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圣公会、清教,以及英诺森、切萨雷、路德、加尔文等,也不会把他们看作“人民内部矛盾”而不知胡斯战争和三十年战争;看到拿破仑给自己加冕的那副名画,不会体会不到这一行为背后隐含的上千年政教恩怨的沉重。

    若非如此,看《极简欧洲史》未必能体会作者构思之妙。并且,因为它颠覆了一般按时间先后、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习惯,那些独到的整体逻辑以及三因素模型,反而令人有些突兀的感觉。

    因此,与其把《极简欧洲史》当作入门书,不如把它当作系统阅读相关书籍后的提挈、点睛者。在阅读顺序上,把它放在最后或更有豁然开朗之效。

    那么,更适合的、有趣的、简明的入门书有没有呢?

    推荐《世界小史》。吴秀杰译。

    虽说是世界史,但是此书80%以上的内容是欧洲史。如此畸高的比例固然有作者的属地原因,但也反映欧洲史在世界史中的影响力。

    作者奥地利学者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H.Gombrich)。此翁更加闻名于世、开宗立派的著作是《艺术的故事》。但是,就这本写于青年时期的小史而言,将出现在读者印象里的,不是刻板的宗师,却像隔壁有趣的邻居。

    他幽默而不喧闹,肚里有货又很随和。他不絮叨陈年旧史,而是跟你以及你的孩子聊“童话”故事。——这本书的写作对象,最初设定为儿童。而他写的每一章节总是首先念给坐在草地上微笑着看着他的新婚妻子。

    那些愉快的周末,那些比英语坚硬的德语发音,那来自新婚妻子的欣赏目光,那些在她面前按捺不住又略带羞涩的表现、期待以及暗暗自得。所有这些韶华时光的浪漫,都将在字里行间弥漫,使得读者获取智识的过程与输出者同样的愉快、惬意。

    这本小史非常适合作为走近欧洲的第一本书。

    故事性与趣味性是它显著的特点,所谓深意与启迪,大都不着痕迹的融入一系列传奇“故事”中。总是时不时出现的一种谦和的调侃式语气,会透露出有节制的褒贬倾向,但更多的是宽容(另有一针见血的语言风格可见下文介绍的《教养》一书)

    对于历史的演绎流畅自然,既反映不同的时代,又没有苍白的年代数字不断冒出来冷却读者的热情。有分寸的感性文字,让繁多又易混淆的人物,重新以一种高辨识度、有亲和力的形象被逐个拎到面前,像是跟着他一起搬到了隔壁。

    总之,看过此书,不仅对欧洲有了印象,更重要的,有了兴趣。

    然后,藉着兴趣,趁热打铁,来看《全球通史》。

    是希腊裔美国学者勒芬·斯塔夫罗斯·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的代表作,公认的经典,影响深远。并且,符合本文推荐原则:虽学术专著,却通俗易懂。

    如果把《世界小史》看作“站在欧洲看世界”,那么《全球通史》则是“站在高空看世界”。相对于《世界小史》过于侧重欧洲的内部,《全球通史》虽然仍把欧洲置于观察的重心,但却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予以观察、理解。它把沉浸于《世界小史》那些精彩的、但相对孤立的故事中的读者拉出来,引导采用更具关联性、系统性的思维去认识这个复杂的区域。毕竟,如前所说,欧洲的特点即是对内对外复杂的关联关系。——本书着眼点之一,便是在于一个启发性的观点:是欧洲,把全球各自孤立发展的地区联系起来,引导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通史》不是历史故事集,趣味性自然不是重点,但是智慧的思辨同样会引起兴趣。犹如茶和葡萄酒,适合多看、细品,每每总会有更细分的领悟。(对于喜好理性分析多于感性描述的读者,下文将会介绍《神圣罗马帝国》的文字风格、以及典型的翻译体味道,可能更合口味)

    看过以上两书,对于欧洲的前世今生,有了兼具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并且是从世界大背景下的观察。由此形成较清晰的脉络、框架。更重要的,建立起关联性、系统性的思维模式。

    至此,可以做个简要的归纳梳理了。

    欧洲的大脉络,可由古典时代、中世纪、近代、现当代等四阶段衔接递进。

    欧洲文明发轫于古希腊城邦。从雅典民主到希波战争,再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古希腊的时代虽短但是精神文化长存不朽。此后经过更短暂的马其顿帝国,罗马人崛起。从西庇阿到凯撒,从罗马共和到罗马帝国,罗马人接管了亚历山大的希腊化遗产,并接受了希腊文化的洗礼。古希腊古罗马融为一体,直到基督教勃兴,西罗马灭亡。

    此后进入中世纪,东西各自演进。在东部,拜占庭帝国得以延续帝国模式和古典文化,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在西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反而给了基督教统领西方世界的机会,统一的教权开始与分散的封建王权分庭抗礼、争权夺利,并孕育出神圣罗马帝国这样的怪胎。它一边内部混乱不堪,一边与东方拜占庭征伐不断。期间还经历了维京人及其后裔诺曼人称霸的数个世纪。总之,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西欧的中世纪,就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封建领国与家族王朝,于无所不在的基督阴影笼罩之下,在碎补丁拼就的西欧地图上上演的纠缠不清、龌龊不断的家族及婚姻政治肥皂剧。

    再往后,就是启蒙与革命的近代了。

    英国的光荣革命确定君主立宪并促成工业革命,且意外的为美国独立提供了实证理论支持。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并经过非典型皇帝拿破仑对于激进革命统治的纠偏与中和,法国最终在激荡中找到平衡,为成就彻底的民主国家积累了惨痛而宝贵的经验。而直到一战前不久,“德国”与“意大利”才以统一的国家名词出现在欧洲的历史中。这之前的两块土地上,仍然是封建领主林立、宗教派系酣斗的漩涡中心。长期的分裂散乱,使他们力量薄弱而总是处于统一强大的法国邻居威胁和剥削之下,因此进一步加重的落后与贫苦,使得社会各个阶层有了希冀统一政权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的共识。但是,也给了极端专制思想可乘之机。无论是俾斯麦、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他们的出现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

    然后就是二战,然后就是人们熟悉的这个现代世界。毋庸赘言。

    梳理出以上的框架坐标,接下来,可以将视角聚拢,依次看一看那些主要的、更详尽的“断代史”了。

    由简入繁,不妨从一位写史者的话开始:

    “我一直相信,神灵栖息于琐碎之中。所以,迄今为止,哪怕是一次,我也拒绝撰写所谓‘一册书通晓世界史’‘简明西方史’之类的书籍。因为我认为要描绘出历史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类世界,快速地总结是不可能逼近历史真相的。而且,最最重要的是,简单的归纳是对努力生存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不敬。”她还说:“真理就存在于细节之中”……“我的态度是至死也不会改变的。”

    是不是偏激了?照这么说,前面推荐的三位老先生岂不是江湖……

    有幸者,世界的美好正在于多元。

    同样的历史,不同的人来讲述、不同的方法来解读,自是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风流。但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即便互不认同的方法甚至对立的观点,成就的结果却无一不是精彩。而对于读者,得以从多元的立场来体验并对比印证,何乐而不为呢?

    对文艺复兴感兴趣者,可能已猜出上面的话出自哪里。

    有请盐野先生。

    一个日本人,怀着一颗罗马心。生于1937年的盐野七生,与生于1737年的爱德华.吉本刚好相距200年。15册《罗马人的故事》与6卷《罗马帝国衰亡史》交相辉映。而盐野的风格,更加亲民。

    如果说中国是逝去的春秋、梦中的汉唐,那么,了解欧洲,必先回溯到希腊罗马。古希腊与古罗马,是成就欧洲古典文明的一体两面。尤其到了罗马帝国时代,合而为一,罗马帝国成为希腊化的罗马,同时也是罗马化的希腊。

    盐野与吉本的着墨重点不约而同放在帝国时代,也许在他们看来,理解欧洲,罗马帝国是最不可或缺的阶段。

    虽然同样的卷帙浩繁,盐野的书却并非如吉本一样具有全方位考察大历史的恢宏气氛。她的书,焦点更多指向具体的人,是人的列传。她坚持的细致,不折不扣反映在其对人之行为的解读。或许在她看来,把人看清楚,那么所有由人创造的历史以及以人为中心的方方面面,自然随之明朗。这可能算是“真理存在于细节”的含义之一吧。

    盐野强调细节,即使肤浅的理解为其为女性的细腻所做的辩护,但是这种辩护本身,中气十足,锋芒毕露而毫不掩饰。此种性格反映在其文字中,那笔下的人物也无一不是个性鲜明的历史存在(此一特点,在盐野的文艺复兴系列中体现的同样明显)。是故,看《罗马人的故事》,如同看白话罗马版的《史记》。——说到西方版的《史记》,或许《希腊罗马名人传》更具对等的地位,但是,说实话,读15册《故事》,比啃三厚本《名人传》,要流畅的多。

    《罗马人的故事》虽然从罗马诞生一直写到1453年东罗马灭亡,但是90%以上的内容结束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接下来的欧洲,进入中世纪,西欧与东欧,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了。

    中世纪的西欧(包括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北欧),推荐《维京传奇》、《诺曼风云》、《神圣罗马帝国》以及依旧是盐野七生的《文艺复兴的故事》系列7册。

    中世纪的东欧,则推荐《拜占庭帝国》

    以上推荐的原则依旧是经典、易读、有趣。

    其中,《维京传奇》、《诺曼风云》及《拜占庭帝国》出自美国学者拉尔斯·布朗沃思 (Lars Brownworth)所著“欧洲中世纪三部曲”畅销系列。《神圣罗马帝国》则是英国学者詹姆斯·布莱斯(James Bryce, 1st Viscount Bryce)的成名作。

    盐野的作品自不必再说,7册书仅看书名就能引起足够的兴趣。文艺复兴作为整个中世纪最著名的华彩,由盐野先生来演奏,品质有保障。

    布朗沃思的中世纪三部曲以叙事为主,风格感性而不失严谨。其中,针对中世纪的欧洲,前两册以别出心裁的视角切入观察,跟随维京人,沿着北欧海盗船的传奇航线遍览中世纪的欧陆与岛域。期间,中世纪著名的王朝与家族、皇室与教廷都将随之悉数亮相,读者的兴致与好奇心都不会落空。后一册则给予总是处于大众视线焦点之外的拜占庭帝国以充分的尊重。针对拜占庭帝国在欧洲文明得以保存以及古典文化得以延续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以及帝国自身政经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拜占庭帝国》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述。

    类似《全球通史》之于《世界小史》的关系,《神圣罗马帝国》可以看作上面两位之系列书籍的进阶篇。看了中世纪的传奇故事,听了文艺复兴的华彩乐章,如果还意犹未尽,则可以感受一下詹姆斯·布莱斯的“纯粹理性分析”。

    通篇缜密的逻辑评析,略显隐晦的修辞与用典,以及为了严谨而采用的多定语句式,再加上典型的“后置定语或倒装式”翻译体,实在与本文关于“易读”、“普及”的原则不够和谐。但是,一方面,“经典”已被时间证明无疑;另一方面,以绵延1000年、最能反映中世纪政教关系这一突出主题的神圣罗马帝国为重心来系统理解中世纪,此书提供了优质版本。

    把《神圣罗马帝国》全部读完,需要一些耐心,如果因此使兴趣受到损害而需要修复,那么,不妨穿插阅读另一本书:《教养》(或译作《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作者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Dietrich Schwanitz),此公调制的幽默、犀利以及选材、配料之丰富,犹如重庆火锅一样够味儿。

    他像炼成九阴真经的老顽童,于天下武功,一通百通。从欧洲文明诞生直至当今世纪,其中无论历史、文学、美术、音乐,还是哲学、物理学、民俗、语言、两性等等,他信手一挥,招招不离要害,招招戳中笑点。(内地版译作《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或重在此意)

    仅仅一册书,要做到如此全面又不流于空洞肤浅,那么,其内容只能是:全部干货

    如果你有自我教育的诚意,那么它的很多专题和桥段都会让你灵光乍现、记忆深刻。如果你有抄近路提升修养的需求,那么它就是高品质的速成教材、顶级的装B宝典。(台版译作《教养》或有此意)

    对于此书,如果你相信它说的,那你就是它刺激的对象;如果不相信,则是它鄙视的对象。

    总之,在它面前,在“欧洲”面前,不妨做个安静的学生。

    至此,关于欧洲的书籍推荐大致如此。至此,可以回头看看《极简欧洲史》了,必会有更多意外的收获。

    最后,对于居然看完这不咸不淡、罗里吧嗦文字的朋友,送上我最诚挚的谢意和歉意!卿等不失八九十年代极简主义录像厅守夜君子之遗风,午夜的彩蛋绝不能辜负VIP的情义。在此,谨向诸君推出专属之“另类欧洲”——三册《欧洲风化史》,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Edward Morgan Forster)微距镜头精工钜献。

    也是德国人,品质杠杠滴。

    至于内容,不宜剧透,只想说,那些所谓的爱情动作片,其实尚有巨大的的发展潜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荐书:关于欧洲历史人文的通识系列,兼谈阅读的系统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rf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