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这是中国古人推崇的大智慧。《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大学》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一个人内心不静,很难真正思考问题,做人做事也一定会骄矜、浮躁。安静的人会仔细观察中审时度势,更容易深入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节选)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各位大德下午吉祥!!!
元精,乃先天真精,非交媾之精。
元气,乃虚无空气,非呼吸之气。
元神,乃本来灵神,非思虑之神。
所谓元精、元气、元神,由未生出胎以前而具,俱先天也。
所谓交媾之精、呼吸之气、思虑之神,乃既生出胎之后而用,俱后天也。
人身精实则气充,气充则神旺,此相因而永其生者也。
精虚则气竭,气竭则神逝,此相因而速其死者也。
中华道家修炼提倡修德修炼,特别强调每个人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道德修养。修德是为修炼培养根基,直接决定修炼品位之高低成败,而且提倡道德修养,同时具备匡正人心之社会效能。故为中华道家修炼所一贯重视。
道家修心融入自然,把修心叫炼心,重点在一个“炼”上。其内分六法,即心广、心正、心平、心定、心静、心安。其实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恬淡虚无”,道家有首养心歌里这样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也是人间好时节。”
怎么修道?顺应自然,感悟自然,最后超脱自然,直到有一天,天从人愿,尘累一清。身心无碍,根基自如。方算修成了正果。
什么是道?其一,道是过程;其二,道是本原;其三,道是规律;其四,道是法则,大道三千,条条可证混元。取其一而修之,取其余而鉴之。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