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初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属于冲动型购买,在此之前并没有对它做任何功课,甚至,在买的时候也没有用手机去查它的相关评价。
对于一个有选择纠结症的我,这样的情况是很少发生的。
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本不错的书,特别是书名。虽然是个比较陌生的话题——游戏力,但与潜意识里模糊的教养观念,有着相互呼应的联结。
然而,买回来之后,看了一两章就被停阁了,虽然是因为回了老家,但我认为这不是不读它的理由,也许是那个时候读书的想法还不够强烈吧。
直到我一个人来到惠州住进新家,我又开始翻起了这本书。这次翻起,便再也停不下来,即使现在带俩娃,在高度缺觉的情况下,依然每晚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为什么有这么大吸引力?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家中新添成员对女儿的影响,促使我想要以更好的方式陪伴女儿,并意图在书中找日常两娃养育所遇问题的答案。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着实被这本书的观点给吸引,简直太有智慧了!
根据自我认知以及现状,我把本书归纳为五个部分,以便后续复习。
1、游戏对小孩的影响
丰富生活;锻炼能力;健全性格(勇气、自信、开朗)。
重点说一下:游戏可以培养小孩情绪康复力。比如小孩怕打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打针”游戏,来还原真实的打针经历,只不过小孩扮演的是医生,另外一人扮演怕打针的小孩。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小孩消极恐惧,增长力量。
2、加入孩子的世界
只有注意观察,并设身处地思考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以尊重的态度给予联结,我们就能慢慢走进孩子的世界。
父母应放低身段,聆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积极回应并尽量满足。
3、游戏的技巧
学会打闹、角色置换、给女孩勇气男孩关怀、跟随与主导、邀请你不喜欢的游戏、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这些都是游戏的技巧。
孩子都是在玩中学习,所以即使大人不喜欢游戏,也得学习一些游戏技巧,这对小孩有益无害。
4、重视人类情绪的表达。
认识情绪、接受情绪、疏解情绪,这才能让人充满力量。先倒空情绪,再装新事物。
笑,是一种释放强烈情绪的自发反应,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
哭也是一种情绪表达,但被很多人误解甚至打压,这是多么悲哀啊。哭一般积攒了很多情绪,需要发泄才能装新的东西。
只有让孩子彻底将自己表达清楚,他们的情商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不仅仅要允许,还必须积极地鼓励他们表达情绪。
5、为我们自己充电
为孩子蓄杯前,要先为自己蓄杯。只有自己情绪好的时候,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
相信互助团体的力量,相互倾听,相互倾诉,是游戏力强调的重要环节,得到各类人群的支持,会让你更有力量。
其实在读书的过程中,就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育娃态度上有了微妙的变化:对小孩更有耐心、更加重视亲子联结、很自然地将日常对话趣味化、有意地将日常琐事游戏化。
读完整本书后,内心有些坚定的方向,并且能感受到某些力量在增长,但更多的是对亲子游戏密码破解的思考,换句话说就是怎样更好的与孩子游戏。
这也许是一道一辈子也解决不完的难题,但却也是甘愿一辈子都为之努力的幸福事业。
当有天晚上睡觉前,女儿跟我玩起“仙人掌”游戏时,我惊喜极了。因为我发现,这就是《游戏力》这本书里所提倡的游戏力,我苦苦寻找的游戏素材,居然被我不到两岁半的女儿给拿下了,多么让人欣慰啊!
如果我没看《游戏力》这本书,也许我就很难有这样的惊喜,也更难意识到我们陪小孩子玩游戏,对于她们来说是何等欢乐。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多陪孩子们玩游戏吧,这可能是你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