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知录】情绪涌现不意味着别人做错了什么,而是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

【日知录】情绪涌现不意味着别人做错了什么,而是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

作者: 凌逍逸 | 来源:发表于2021-10-18 23:29 被阅读0次

【日知录】情绪涌现不意味着别人做错了什么,而是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

今天简单聊聊情绪。

源自最近翻阅的一本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英】菲利帕·佩里。

估摸着不少小伙伴耳闻过,甚至读过这本书。

今天书中读到的一段论述与一段案例觉得颇有意思,也是以前自己觉察过的一个模式,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二,也算拓展一下对于自己情绪的认识了。

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的情绪反应,立即做出判断或假设,而没有考虑到那可能是因为当下发生的事情,勾起了过往的记忆。

讲完这段话后,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例子背景部分略去,直接给出呈现关键要点的部分——

“妈妈小时候,你外婆把我当成小公主一样呵护,陪我到处玩,又总担心我出意外,时时刻刻提醒我‘小心’。这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让我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我不希望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你身上,所以上周你要我把你从攀爬架上抱下来时,我不想这样做。那让我想起我在你这个年纪,大人根本不信任我能自己处理。我想到以前的事,突然一肚子气,就把气出在你身上了,是我不对。”

艾米丽抬起头来看着我说:“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妈妈不在乎我呢。”

我急忙说:“当然不是啊,妈妈很在乎你,只是当时妈妈没意识到,我其实是在生你外婆的气,而不是你。对不起艾米丽。”

这个部分的大背景是讲家庭关系中情绪模式的继承问题,所以会有这样的论述——

当你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或提出要求的事情感到愤怒时(或产生其他负面情绪,包括怨恨、挫折感、嫉妒、厌恶、恐慌、恼怒、恐惧等等),最好把它视为一个警报。那个警报不是在提醒你,孩子肯定做错了什么,而是表明你的记忆闸门又被打开了。

看见这个案例的时候其实我在想,其实不仅仅是家庭关系,整个情绪的大背景都是可以通用这个逻辑的。

还记得16年第一次听裴秋宇老师《沟通心理学》课程时,老师举了一个经典的应对他人情绪的案例——

当他人对你施加情绪的时候,无需情绪回应,只需要问,“我让你想到了什么?”

当时看见这个对话逻辑真的是如同针扎一样,直指人心。

后续的生涯中我也确实在自己身上看见了类似的记忆——

大概19年8月的一天晚上,我妈回来给我念叨一个事情,我最开始只是些许不舒服,等她又念叨的时候我直接把书合上开始怼她。

我能感受到自己异常的愤怒。

后来我妈又懵又气,而我则是百思不得其解,好像确实根本说的不是我,为什么我反应这么大呢?

后来去深度觉察才发现,虽然现在说的不是说,但是这个场景模式,像极了当年我经历过的敢怒不敢言的场景,于是一下子爆发了。

想来这也算是一个特别的视角,未来无论是看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人的情绪,都可以去透视一下,“这个情绪,让我想到了什么?”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知录】情绪涌现不意味着别人做错了什么,而是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yo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