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一篇文末谈到:“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记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类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我的感悟:在本文中苏霍姆林斯基对于费佳的教育就是一个用引发学生思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典型案例。回想我们转化语文学习学习“后进生”的方法,往往侧重于单方面的心理调适,狠抓死抓这部分人对知识的记忆。这样的做法使我们在工作中不难发现,他们除了稍微能应付一下考试外,实际在知识的学习方面是停滞不前的,甚至我们所看到的是这部分人随着年级的升高在知识学习和掌握方面却越来越差了。不仅如此,常常有教师感叹自己的“优生”越教越糊涂了,越来越没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了,“后进生”越来越差了。读了这篇文章后,使人豁然开朗,原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出了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取得高分得益于大量做练习,对“后进生”多补课,让他们机械地实际识记书本上的知识,错误地认为这部分学生只有机械识记才能学得稍微好一些。殊不知,我们“优生”的糊涂与“后进生”的越来越呆滞大抵是由此而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何妨多考虑安排学生怎样来进行阅读,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思考中获得,在思考中进步呢?
语文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两点体会
一、提早预习,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入学伊始,我就开始教学生预习,有的老师认为一年级学生会预习什么?是的,一年级学生会预习什么呢?我教学生学习拼音前,花了几节课的时间指导他们学习拼音中的几个基本笔画,比如第二天要学习新的拼音字母,我让学生在家看看这些字母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例:“d”的形,学生通过预习,课堂上仔细观察,认识到它是由“c”和“∣”组成,先写“c”,再写“∣”,通过学生在家里观察,课堂上再引导全班同学交流观察所得,再经过教师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笔顺、占格,教学之后,学生没有写错的现象,而且写得端端正正,“后进生”在交流中也学到了学习的方法。
二、拼音学习落实到位,缩小“后进生”学习上的差距
学生入学时,有好几个孩子胆小,不敢发言或是读书,但这样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于是我在请他们读书时,常常说,读会的同学起来读给老师听听,孩子们都有不甘示弱的从众心理,这一招还很管用。常常是全班同学站了起来,即使有几个“南郭先生”,我也不去揭穿他,而是说,如果每个人都出声的话,读出来的声音会更好听。没过多久,班里的“南郭先生”渐渐没有了。然后通过开火车读,一个个鼓励他们声音洪亮,过些时日,每个同学都能大胆地回答问题了。对于拼音课文的阅读,我要求学生人人过关,我轮流指导每个学生真正拼读会课文,并找一些带拼音的文章让学生朗读,告诉他们我要给他们的朗读记分,每天抽半小时轮流检查阅读情况。一学年下来,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拼音。智力稍弱的同学通过他们的努力取得进步增强了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