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60年代晚期,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Wlater Mischel 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棉花糖测试”。
每次实验时,屋子里只有一名学龄前儿童和一名实验者。孩子坐在小桌子前,桌子上只有一个盘子和一个摇铃,盘子里有一块棉花糖。实验者对孩子说,自己要到隔壁屋子工作,如果孩子想吃这块棉花糖,就摇铃,实验者马上会回来,孩子就可以把棉花糖吃掉;但是如果孩子能忍住不吃,一直等到实验者回来,那么孩子可以吃两块棉花糖。
孩子虽然都努力克制,但平均时间都坚持不到三分钟,一些孩子直勾勾的盯着棉花糖,三十秒钟后就响起钟声。有几个孩子甚至马上就吃了棉花糖,甚至都没有摇响铃。当然,大约30%的孩子,直到大约十五分钟后研究人员返回,最终吃到两块棉花糖。他们不到4岁,自制力表现惊人的,他们成功地延迟了满足感。
实验并没结束。在后来的20多年,Wlater Mischel和他的团队做了跟进实验,最终结果让人深思:低延迟满足的孩子,成年后身体肥胖的比例更高,身体状况更差,并且更有可能有毒品问题 ;能抵御诱惑、有足够自制力的孩子,长大之后,SAT(相当于美国高考)成绩平均高出 210 分而且从整体来看,他们的生活质量相对更高。其中有个叫卡罗琳·威斯(Carolyn Weisz)的女孩最后成功考取斯坦福大学,并获得普林斯顿的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是一位心理学教授。
Wlater Mischel观察到那些能控制住自己的孩子,大都使用着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没有让自己一直盯着棉花糖,他们通过遮住眼睛分心,假装在桌子下面玩耍,或这在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曲,他们的欲望并没有打败,只是注意力被转移了。
Walter Mischel 在他的研究中提到,后续试验中,他通过这样的训练使 4 岁的孩子瞬间提高了自制力:“你把这张桌子想象成一个大画框,这个盘子和这块棉花糖都是画中的东西,其实吃不到的……”
而另外一组小朋友却没有这样的提醒。相比之下经过提醒的小朋友表现更为出色—— 原本只有不到 1/3 的孩子可以忍住,现在有 2/3 以上的孩子可以忍住。
Wlater Mischel说“通过棉花糖实验,可以发现意志力是可以控制的,我们无法控制周围世界,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有些人可能会说15分钟很短啊,为什么这么难以坚持呢。这其中的重要因素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时间的感受不同。
对一个 4岁的孩子来说,等待 1 年,相当于等待他已经感受过的人生的 25%;对一个 40 岁的人来说,等待 1 年,相当于等待他已经感受过的人生的2.5% 。
乔辛·迪·波沙达在TED上的讲演中提到的:告诉一个 4 岁的孩子要等 15 分钟才能享受他喜欢的东西,就如同告诉我们一位32岁的大人, 2 小时后才可以喝你面前这杯触手可及的咖啡。
2012 年,罗切斯特的研究人员做了另外一个跟进实验,设定:
第一组孩子在进行棉花糖测试之前经历过一次被承诺却未实现的情况,比如,有条件地答应给孩子一件礼物,后来条件满足了却没有给孩子礼物;
第二组孩子在进行棉花糖测试之前经历过一次承诺被实现的情况,比如,有条件地答应给孩子一件礼物,后来条件满足了,孩子就真的拿到了礼物。
最后结果第二组孩子表现出的自制力比第一组孩子高 3 倍!
因为对第一组孩子来说,经验教育他们,“马上吃掉”才是最佳策略,至于承诺的第二块嘛,本来就不存在!
“不要骗孩子!不要骗孩子!不要骗孩子!”对于那些随口承诺却不去履行的家长,只能说一切后果只能自己负责。当然,对自己,对别人都一样,言出就要必行!
关于棉花糖的后续实验告诉我们:
转移注意力,减小诱惑力,提自制力;
不要骗孩子,不要骗别人,不要骗自己。
棉花糖实验
2014 年,Walter Mischel 在 CBS 的采访中说,
“我现在最感兴趣的是,在‘棉花糖测试’中失败的那些孩子里,有少数最终学会了自控,成年后也非常优秀,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现在有了答案《提高执行力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