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秋月白

作者: 玄尘凌轼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22:32 被阅读0次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凭着东栏看着栏外的梨花,正是满城柳絮纷飞的时节,梨花也开了遍地。东栏的那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枝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般清丽,却又有一种惆怅之美。

    只是,如此清明可喜的梨花,人生又能看几回?千年前,一代风流人物暗自长叹。

    人生看得几清明?

    在这个纷扰的尘世,我们经历着悲欢离合,感叹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忙于追逐,忙于向前,疲于奔命。我们都是一个个小人物,卑微而又平凡地活在这世上。

    我们每天都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打交道。我们学会了如何在人前伪装,却学不会在人后保持清明。人性中有着虚荣、自卑的恶习,正因如此,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谈、一个动作而心生不安,甚至茶饭不思,睡不安枕。生活在风涛波浪中的我们,要做到不畏人言人笑,确实不易,那是因为我们在人我对应的生活中寻找依赖,另一方面却又在依赖中寻找自尊。这两者注定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使我们为之苦恼。

    这世上有太多让我们苦恼的事,而我们之所以心为之动乱,是由于我们在乎。在乎的太多,苦恼的太多,才导致太多人找寻不到清明所在。诚然,很多的在乎都是必然。可若是过了头就变了味。许多人自虐、自残、自杀,理由却只是:“我伤害自己,是为了让他痛苦一辈子。”就是这个简单的理由造成了太多的人间悲剧。然而更大的悲剧是,当我们自残时,那个人还是活得好好的,即使真能让他痛苦,他的痛苦也会被时间抹平,可我们的伤痕却一生一世也抹不掉。为让别人痛苦而自我伤害,往往不一定使别人痛苦,却一定让自己陷入不可自拔的深渊。

    可见,唯有自我,才是自己的主宰,自己的最重要。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反观自我,就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小丑由于认识自我,不畏人言,不畏人笑,言行只为自己开心,故能悲喜自在。

    但自我的认识、回归、反观不是高傲,也不是唯我独尊,而应该有包容的心,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瓣落下,都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得以清明。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安稳我们的心。

    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莫过于水。水可以以任何状态存在于世界,不管它被装在任何容器,都会与容器和谐统一,但它不会因容器是方的就变成方的。它从不争辩,却永远不损伤自己的本质,永远可以回归到本真的状态。心若能平静如水,便可以包容一切,也能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

    但如水的心,也要保持在温暖的状态才可起用。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见,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

    但凡得道高僧,无一不是坚守本性的纯真,无一不教育世人心如净水。本性如澄水,如明镜,如月亮,皆运行有常,非人力所能变。大海若能为人所动,就不会如此辽阔;明镜若能被人刺激,就不会这样干净;月亮若能随人而转,就不会那样温柔遍照了。

    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恣意平生;步履一双,山河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这些都是得道高僧的境界,我不能达。我所追求的,不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唯见江心秋月白。我只愿,我心可以如那秋月,清凉却不致寒冷,高洁却不致自傲,清明却不致超俗。我的心可以如月般有阴晴圆缺,却永远保持最本真的面容和最皎洁的光彩。

    明月为云所遮,我知明月在云深处;碧潭在黑夜里不能见,我知潭水仍清。只愿我能在纷扰喧嚣的尘世中,仍不失那一份心的清明,那一颗秋月如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心秋月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wh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