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教材中人物描写的解读和思考

关于教材中人物描写的解读和思考

作者: 蓝色阳光下 | 来源:发表于2021-05-04 18:37 被阅读0次

      人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很普遍,其通过人物外貌(肖像)、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面貌,进而展示文章的主题。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让读者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辨其思之感。动作观察、语言对话、表情描摩等几种描写方法经常交叉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为读者传递信息、表达观点、抒发情感。

      描写人物的文章在小学教材中占了“半壁江山”,可以说是“独占鳌头”。当然,新版课程标准中对人物描写的学习要求也不尽相同,从一、二年的“阅读浅显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到三、四年级“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再到五、六年级“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从以上表述不难看出,理解人物需要的是情感代入和感同身受,但要求从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呈现层层递进,越来越细腻之趋势。抛开童话中、神话、民间故事不算,部编版小学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每个学期都安排人物描写的课文,笔者通过观、梳理和总结,发现学习要求主要是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情感,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发现人物的精神。

      1、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小学教材中,正式、明确出现人物描写的是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一共三篇课文,都是用第一人称表达。既有《牛和鹅》中“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践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样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我”的胆小、害怕、惊慌这样的心理活动;也有《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 对“我”动作、神态、语言细致的刻画,突出心情的变化:从期待到自信,再到紧张,最后演砸了后的沮丧。还有《陀螺》中的“我”的心情随着陀螺在“战场”上的变化而变化,陀螺败,“我的世界堆满乌云”,陀螺胜,“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三篇课文都是作者忆童年往事,展现给读者的也是一幅美好的童年画卷,学生容易从这些生活片断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的角色,看到自己的影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也相对简单得多,这也是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吧。

      2、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语言写中发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安排了三首古诗和中外故事各一篇。《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都是通过动作描写来突出诗人品格高洁、忠心报国、民族大义;《“诺曼底号”遇难记》则是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简洁的人物对话和入微的神态变化以及环境对比突出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黄继光》是一篇经典课文,黄继光的坚强勇敢、视死如归的品质也是通过动作和对话描写来完成的。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更深层次感受人物的品质,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收入了《将相和》,选自《史记.人物传》。这篇文章故事性强,语言和动作描写突出,体现了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主人公足智多谋、顾全大局、以国家利为重的精神品质,写活了他们以从“不和”到“和”的全过程,起承转合非常到位,深受学生喜欢。四、五年级孩子有了一定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人物的理解不能仅止停留在表面,应该对人物的精神内核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这些人物形象也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心中的榜样和力理,播下理想的种子,与此同时,学习方法从易到难,层层推进。

      3、 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感受人物的情感

      狄罗德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文字不能打动人心。”,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风骨,何为风?就是表达的情感。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又是一组人物描写的文章。这组文章与前面人物描写不一样的是,要求学生体会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慈母情神》通过多处动作、神态、语言及细节的描写,把一位贫穷的母亲支持孩子买“闲书”,对孩子平凡又无私的爱表达得酣畅淋漓;《父爱之舟》则是对父亲无声的动作描摩来表达深沉的父爱和“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是通过描写父母亲的语言和动作来展现不同的爱的方式。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和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这样的细写描写还在五年级下册《军神》这篇课文里也有体现,通过对洛克医生和刘伯承的额头、手背等五官的细节描写,沃克医生从冷漠到生气到担心到心疼到钦佩这条感情线暗含其中。在五年级学生有了抽象思维的认知阶段,把所握人物的情感,不能仅抓只言片语进行细碎的分析,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休感知,能够联系多个场景、细节来体会人物情感。

      4、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了解人物性格

      名著中的魅力从何来而来?除了精彩的语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高雅的情感外,还有生动而多面的人物性格。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在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册掌握基本的人物描写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即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描写一组》一课是三部名著中的三个片断,《摔跤》这个片断则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现小嘎子机敏和好胜心强的性格;《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则是通过外貌来体现祥子健壮,有活力和淳朴的性格,教学时,还可以补充祥子后面命运的遭遇,了解他变得自私、冷漠的社会原因;而《两茎灯草》主要是动作和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活脱脱的吝啬银鬼。《刷子李》融合了所有人物描写的方法,使得主人公刷子李技艺高超、性格古怪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一组课文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梳理、总结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学阶段人物描写方法的集中展现。即使六年级《桥》、《穷人》《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个星期天》《十六年前的回忆》《金色鱼沟》等课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也是通过基本的人物描写方法而体现的。教师在教学时只能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来选择侧重点。

      人物描写是记叙文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学好了人物描写,写作能力训练就成功了一半。本文罗列出不同年段对学习人物描写不同的要求,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虽说是人物描写这样同一个主题,但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文本,学习的目标、方法、重难点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读通文本、读懂学生、分析编者意图。示以引起大家共鸣。

相关文章

  • 关于教材中人物描写的解读和思考

    人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很普遍,其通过人物外貌(肖像)、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 把书柜呈现出来

    课前思考: 除法计算的学习离不开实际问题的解决,关于连除,笔者在解读教材中发现,对连除中各分步算式表示...

  • 【融汇里003】教材解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本周参加了全校语文教研活动,听取了老师们传达区教研活动中的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是老师备课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解读教材...

  • 2021-08-14

    解读教材中要有自己独立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 独立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来自哪里呢?来自于大量阅读后的思考、归类、汇总。...

  • 【第882篇】关于解读教材的浅思考

    对于一些语文训练要点的横向梳理,如关于“想象”的各年级达成目标的横向梳理;关于借助提示讲故事的内容梳理,唯有用心方...

  • 2022-10-11

    关于北师版教材的一些思考 北师版教材有一些部分的内容编排不太合理。比如积和商的近似数,教材之前并没有专门安排关于求...

  • 关于统编教材习作教学中的思考

    刘娟娟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很有价值。 从一节活动课看成功。从习作单元的习作看,没有很好传达编者的意图。我们眼中缤纷...

  • 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教材解读 干老师认为,和作为文本解读的开放趋向所不同的是,作为教材的解读,是一个收缩与定...

  • 小说创作课笔记

    关于人物描写 文/骁勇特善战 关于人物描写。分五个专题(肖像,心理,侧面,环境,细节) 用生动精采的语言,对人物,...

  • 统编三上预测单元整体解读(节选)| 预测的本质

    《统编教材单元整体解读课程》明天开始,包括三上三下和四上四下四本教材的单元解读。虽是单元解读,但对每篇课文都有剖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教材中人物描写的解读和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xh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