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592790/b3418163550e40d0.jpeg)
“被老虎追着跑的孩子固然跑得快,但永远没有追着蝴蝶跑的孩子跑得远。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内驱力,也称为内在动机,指的是一个人从内心深处产生的动机和欲望,是促使个体为实现某个目标或满足内在需求而付出行动的心理力量。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1. 确认孩子的兴趣与热情:观察孩子对哪些活动感兴趣,鼓励他们探索这些领域。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更容易表现出内在动力。
2. 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给孩子提供选择的自由,哪怕是在小事上,如选择穿什么衣服或做哪项活动,都能帮助他们感受到掌控和自我驱动的经验。
3. 设定适当的期望:和孩子一起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分解为可实现的小步骤,以免孩子因高不可攀的目标感到沮丧和挫败。
4. 提供积极的反馈:当孩子取得进步或努力尝试时,及时提供正面的鼓励和赞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5. 强调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孩子享受学习和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关注结果。
6. 树立榜样:孩子往往会模仿周围人的行为。作为家长或教育者,展示积极的态度和对自己活动的热情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
7. 教授目标管理技能:教会孩子如何设定目标、计划和自我激励,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内部驱动机。
8. 保持耐心和持续性:内驱力的培养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期望立竿见影。保持一致的方法和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逐渐培养起内在的动力。
9. 避免过度奖励:当使用物质奖励时,孩子可能会依赖外部激励而非内在动机。尝试限制这些奖励,而是让孩子从活动本身寻找乐趣和满足。
10. 教育孩子面对失败:让孩子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失败学习和成长,避免因害怕失败而不愿意尝试新事物。
11. 创造支持性环境:能够自由表达意见、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内在动机。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在培养内驱力的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找出适合孩子个性和需求的方法。力求通过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习环境,以促进孩子自然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最终培养他们的内驱力。
意愿度不一样。
被老师、被家长追着跑的孩子,属于外驱力,而追着蝴蝶跑的孩子却属于内驱力。一个是“别人给的”,被动地接受;一个是“我想要的”,强调主动性。两者之间,天壤之别。
感觉不一样。
被老虎追着跑的孩子,他会有恐惧,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三体脑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处在本能脑阶段,他的情绪脑和智慧脑就无法正常开启工作模式,何谈存在感?更别提成就感了。
然而,追着蝴蝶跑的孩子呢?背后却是一种愉悦感。因为喜欢,所以追逐;因为有感觉,所以愿意做,更愿意坚持,才能创造出丰盛的未来。
两种意愿度,两种感觉, 结果自然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