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a1c3a8bbc390731d.jpg)
世上口红千千万,只有新的最好看。这句话应该是女生对口红痴迷的真实写照。
自古以来爱美之人常有,古人有云: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5660e07ae24af2d4.jpg)
说起口红,那可不是现代女性的专利,从古至今就有。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经常会看到胭脂水粉。这就是古代的口红和粉装了。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总称。是由滑石粉、碳酸锌、碳酸钙、氧化锌、二氧化钛、云母、脂肪酸锌、色料、香料、粘合剂及防腐剂等原料组成。生产时根据具体情况可选取其中数种并适当调配,经混合后压制而成为一种粉饼,即为胭脂制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4d535c67e50cef4f.jpg)
在大唐盛世,女生也是爱美依旧,看唐代女生的画像,胖乎乎的脸蛋上图上红扑扑的胭脂,嘴边涂上两个红点,以朱砂为装饰的眉心痣也是一道靓丽的文化。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王建《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宫女,在她盥洗完毕之后,洗脸盆中犹如氽了一层红色的泥浆。虽然在说法上有些夸张,但是可能是想讨皇上一笑。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d1a0d13808762ce2.jpg)
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胭脂。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胭脂作用在化妆中,胭脂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一步。胭脂作为点晴之笔,能让你看起来有年轻几岁的效果,除修饰脸形外,还可让整个妆容看起来更健康。
纽约明星化妆师特洛伊-史莱特建议,在使用时,用化妆刷将嫣柔胭脂涂在脸上后轻轻匀扫开,因有持久配方,需要健康自然的效果时,开始用时量不宜太多,逐渐加深至满意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645469db73588d10.jpg)
说起女为悦己者容,似乎凸显了男权社会在歌曲《无字碑》中这样写道:深闺漫长 谁轻叹,恩怨情仇 我独伤,我到底 守的是谁 的江山。
去过乾陵,见过无字碑,此去经年之有谁共鸣,她到底守的谁的江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8234792a14f12887.jpg)
下来我们说一说草木染。
一身浅色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三千青丝绾起一个松松的云髻,随意的戴上浅紫挽带,腰间松松的绑着浅绿色宫涤,斜斜插着一支简单却不俗的步摇,眉心照旧是一点朱砂,绰约的身姿娉婷。
这样的装扮,我们在路上见到的越来越多,现在国潮风来袭,我们穿起了汉服,不算是穿越,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最好体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c3eb3bad60540ba8.jpg)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小轩窗,正梳妆。
浅蓝色对振式收腰托底罗裙,身披淡蓝色的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一根镂空金簪,缀着点点紫玉,流苏洒在青丝上。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白色茉莉烟罗软纱,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身系软烟罗,还真有点粉腻酥融娇欲滴的味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4b3e01b4c4ee67ee.jpg)
草木染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称为“草木染”。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们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经过反复实践,我国古代人民终于掌握了一套使用该种染料染色的技术。
我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枋;黄色类的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绿色类的冻绿(亦称中国绿);蓝色类的蓝草(靛蓝);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的色彩。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fa4ef5f171fa10fd.jpg)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先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石压住,使蓝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时间是“热时一宿,冷时两宿”。将浸液过滤,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等沉淀以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用于染色时,只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配成染液并使发酵,把靛蓝换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中,从而使织物上色,经空气氧化,织物便可取得鲜明的蓝色。这种制靛蓝及染色工艺技术,已与现代合成靛蓝的染色机理几乎完全一致。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befe580554178bfa.jpg)
在当今简单的化学染料下,草木染天然植物的优势更加凸显,穿一席草木染,配上几点茉莉花,斜插雕花木簪,眉心一点朱砂,淡扫娥眉,一身银丝墨雪茉莉含苞对襟振袖收腰丝制罗裙宫装,雅而不俗的鹅黄色,淡淡的幽雅,袅袅的青烟,潺潺的流水,只是这一颦一笑,却也牵动人心,灵动的茉莉耳饰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若隐若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fe277fe232913e61.jpg)
现在人说什么都离不开化学,在古代中药,中医,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是一味药情愫
在一抹胭脂扣
在一袭草木染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257/1f2b45f9c96c63c0.jpg)
微信公众号搜索一药一味,查看更多有趣的中医药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