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微信圈,看到好友新解锁的技能——糖醋排骨,于是跟儿子说,我们也做做试试。
说到糖醋排骨,记忆中,小时候春节年夜饭时,母亲才会做,母亲象变戏法似的,把肉做成好多道菜,甜甜的,酸酸的,红红的糖醋排骨便是其中之一。
我还从未做过糖醋排骨。上周日,我尝试着做了一次,颜色不好看,大约放了点老抽的缘故;第二天,我又做了一次,颜色很鲜艳,偏甜了点;昨天,第三次做,颜色和味道刚刚好,汤汁微甜不腻,肉质酥而不烂,前两次放的白醋,第三次放的红醋,前两次烧得比较干,没汤汁,如果没有前两次的不足,就没有后面的改进和提高,前提是一定要去尝试,不去尝试,又怎么能发现问题,在失败中吸取经验, 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听我这么说,儿子点点头。
一直说要自已做面条,昨天我和儿子终于实现了。小学时做过菠菜面和胡萝卜面,红红的,绿绿的,细细的,长长的,如果不剪断,面条可以一直做下去。今天做的鸡蛋面条,之前做面条的说明书找不到了,水和面粉的比例,再加一个蛋,完全是凭经验,凭感觉,前前后后,儿子尝试了五,六次加面粉,总是以为稀了,面条出来后,还是比较容易粘在一起,中间还把机器搅拌的面团拿出来,反复用手去揉,去捏,去扯面团,再放进机器,然后按出面程序,面条出来了,刚开始,面条不光滑,毛毛燥燥的,经过儿子揉,捏,扯,面条变光滑了。儿子刚开始做时,面条还可以做到和超市卷子面差不多长度,越到后来,面条越来越短,我随口说了句,不用太长,就像小时候你吃的儿童面那么长就行了。
没想到,我做的时候,面条只能做到两个手指长,于是自我解嘲,刚才想着面条不要长,果真就不会长,也算心想事成吧,我呵呵笑着说。
后来,我也学儿子,把机器里面的面团拿出来揉一揉,捏一捏,又或扯成一小块一小块放进机器里,然而无论怎样,面条就是做不长,而且面条出来后,还得赶紧把面条一根一根分开,把干面粉洒到面条上,整个翻一翻,抓一抓,这样面条就不会粘到一起了,也许面条细了,容易粘,我们尝试做一片饺子皮看看,要说水放多了,刚开始,我们觉得有可能,可是加了五、六次面粉,出的面还是软软的,还有点粘。儿子说出了他的疑问:“可能是面粉的原因,虽然都是高筋面粉,但这个是专门做面包的,肯定有专门做面条,包子之类的高筋面粉”。儿子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当时超市货架上的确有做面条包子用的高筋面粉,只是因为一袋面粉太多了,我想着买小袋的好一些,这样拆开的面粉不会放置时间太长,反正做面包的也是高筋面粉。尝试之后,才发现问题,改天去买专门做面条的高筋面粉。
最后面条做了一大堆,虽然长短不一。晚餐,我们就吃自己做的鸡蛋面,却也筋道十足。
做糖醋排骨,我的感悟深;做面条,儿子的经验丰富些,自然更能发现问题的所在。糖醋排骨PK面条,各有所得,也各有所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