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画是长安区作协的王正学老师画的,画面感很强,看着看着,不由得说几句。
(一)逮雀儿
逮雀儿题《逮雀》
棍撑筛子又拴绳,
诱饵稻谷麻雀盯。
蹦跳抢食碰运气,
绳头一撴捕入笼。
(二)小宝
小宝题《小宝》
拔草归来鞋钻沙,
小宝脱鞋细检查。
雏鸡以为可觅食,
围观好奇赏脚丫。
(三)独钓
独钓题《独钓》
山水苍茫云雾封,
泊舟斗笠垂钓翁。
愿者上钩鱼随意,
风平浪静坐如钟。
(四)鹅
鹅题《鹅》
风 吹 芦 荡 碧 波 清,
红 冠 曲 颈 嬉 水 中。
浑 身 雪 白 文 雅 君,
一 双 黑 眼 亮 晶 晶。
(五)少妇
少妇题《少 妇》
乌 发 瀑 布 双 肩 挂,
耳 聪 目 明 笑 开 花。
靓 丽 俊 俏 贤 惠 相,
东 方 女 神 多 优 雅!
(六)要学会聪明工作
要学会聪明工作题《要学会聪明工作》
用 人 使 畜 同 一 理,
死 拉 硬 推 枉 费 力。
因 势 利 导 给 利 益,
聪 明 工 作 都 欢 喜!
(七)路遥
路遥题《路遥·画像》
陕 北 榆 林 清 涧 县,
贫 困 环 境 出 英 贤。
呕 心 沥 血 笔 耕 苦,
慨 叹 才 俊 逝 英 年!
艰 难 人 生 真 实 显,
平 凡 世 界 不 平 凡。
当 之 无 愧 获 矛 奖,
英 杰 遗 恨 啸 长 天!
(八)弹棉花
弹棉花题《弹棉花》
崩崩咔,崩崩咔,
缝被褥前弹棉花。
有功之臣上大殿,
将旧变新人人夸。
(九)石匠
石匠题《 石 匠 》(一)
右 手 挥 锤 左 扶 钎,
叮 当 叮 当 抡 的 欢。
聚 精 会 神 老 少 忙,
精 雕 细 琢 绣 新 篇!
题《石匠》(二)
叮叮哐哐震山岗,
汗水穿石变模样。
铁锤钢钎铭梦想,
碌碡门墩定圆方。
(十)那年那月
那年那月题《那年那月》
新 冠 肆 虐 整 三 年,
搅 的 国 民 都 不 安。
终 于 解 封 露 笑 颜,
再 不 冒 寒 作 核 酸。
排 队 莫 忘 戴 口 罩,
包 子 热 腾 人 心 暖。
经 过 方 显 平 安 好,
劝 君 珍 惜 喜 今 天!
(十一)关爱
关爱题《 关 爱 》(一)
老 婆 挎 篮 卖 鸡 蛋,
热 心 女 子 把 她 搀。
场 景 感 人 笑 满 面,
尊 老 敬 老 美 德 传!
题《关爱》(二)
尊敬老人是美德,
关爱帮扶敢作为。
每人都有衰老时,
因果报应越过谁?
(十二)老来伴
老来伴题《老 来 伴》(一)
同 甘 共 苦 数 十 春,
互 帮 相 扶 情 义 深。
少 年 夫 妻 老 来 伴,
形 影 不 离 倍 感 亲!
题《老来伴》(二)
风雨同屋共输赢,
相濡以沫享富穷。
白头到老相依偎,
确为人间幸福景。
(十三)牵手
牵手题《 牵 手 》(一)
儿 女 都 在 外 边 忙,
留 下 老 人 守 旧 房。
同 甘 共 苦 数 十 载,
互 帮 相 扶 度 时 光!
题《牵手》(二)
石头奠基高打墙,
树大根深旧瓦房。
老夫老妻相掺扶,
相濡以沫把福享。
王正学老师关于乡村振兴系列画作,在陕西省柳青文学会员群平台发布后,引起文朋诗友的点赞和共鸣,这是王正学老师勤奋思考观察厚积薄发的创作成果,笔耕不辍的他谦虚低调,正如卢小龙会长所言:永远都是正学着呢!
王正学老师的画作传递着浓浓的烟火气息,有难以忘怀的当年印记,从乡村振兴,麦收季节,少小孩童,家乡记忆,人文素养等等系列作品,都是王正学老师心灵和思想融合的激情写照,是激发乡村振兴动力的艺术源泉。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艺术服务于劳苦大众,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群众百姓中。每当王正学老师的乡村系列作品一发布,引发了大家的热诚响应,这就是心灵的感应和自己儿时的美好记忆。
虽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乡村拆除了,故乡门前的大槐树,石碾子,门前的小溪流,滚铁环,打弹弓玩皮筋等等,还有公社街头的食堂,供销社等都会随着时代的年轮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大河里。激情澎湃的岁月远去了,却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王正学老师恰恰用画笔留下了珍贵的印记。
磨剪子 转糖人 打雀儿 抓石子 理发 老鹰捉小鸡 竭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