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谈谈老张与乡党、同学、朋友的处事之道。
先说与乡人和亲戚。
我记得老张刚结婚不久,我们都住单位分房,邻里间吃饭聚堆,乘凉聚群,东长西短,上至联合国,下到鸡毛蒜皮,无话不说,有时抬扛、有时争论、有时别道,但很是开心。
这期间,常见老张家有村里人、亲戚来,多是看病、买东西。我就问老张你家人真多,不嫌麻烦?老张说,在老家都是邻里乡亲,还有亲戚,来长治就认识咱,不找咱找谁?不就吃饭多口嘴,帮忙跑跑腿吗。我当时想,我小时候住县城,加之媳妇不是老家的原因,可能老家人就找的少?
现在回想,多半是老张人缘好、人心热,爱管“闲事”的习惯使然。这是德行?还是老张聪慧?难道他是在为百年之后,回乡打基础呢?不得而知。但肯定是人家老张“善”举之一。
其次说说与同学朋友。 说到同学,据老张讲,一是家乡高中王堡高中的,尤其先后来长工作的联系紧密,二是太原读书的同班同学尤其是晋东南和运城、太原的经常沟通。
由于我和老张既是同学,又是同事,来找老张的同学,就慢慢都认识了,随着时间推移,相识变成了朋友,酒场小聚,麻场相约已成常态。
老张家乡同学聚会,联系人、约餐馆也是老张负责,药校友相约,同样老张多是张落,老张就是这样热心、积极、快乐地奉献着。在同学们间已被冠名为“秘书长”之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老张的纽带作用下,我们的小聚已不再有家乡与药校之别,互相家里有事,彼此必到,总是第一时间赶去帮忙、碰场。在各自心中已非普通朋友,已凝练成“铁哥们”。
快40年的交往里,发现老张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朋友需要帮忙的时侯,出主意、想办法,急同学所急,想同学所学,竭尽所能尽心力。同学们私下议论,无一不举起大母指称赞,好哥们,好弟兄。
老张就是这样踏踏实实地为人处世,几十年如一日,不求所得,只要能为同学朋友分忧解愁,一杯薄酒尽欢颜。
这就是老张的为人之道,始终遵循善结良缘,好人平安的道理,为己修练,为己养性,欲成贤道。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