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杂文随笔精选录深度思考
崔永元和白岩松:两种选择两种人生

崔永元和白岩松:两种选择两种人生

作者: b82fbd2d3bd9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15:45 被阅读63次

当年《生活空间》的一位编导在他们的内部刊物《空谈》上创造了一句名言“看见白岩松,就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再看崔永元,就知道又没事了”。这句话精辟的概括了两个人的“荧幕形象”,如果荧幕形象是一个人性格的反应的话,那么这句话也概括了两个人的性格,只是有见识的人做了一些总结:崔永元是用幽默的手段达到严肃地目的,白岩松是用严肃地手段达到严肃地目的。只是严肃地人总不那么讨喜。

1,荧幕形象

只是荧幕形象是长时间以来人为塑造的,白岩松第一次电视采访的时候,也想走亲民的路线,不想穿西服更不想打领带,只是临商场的时候制片人一定把自己的领带借给了他,说是要“尊重观众”,从此他就是西装革履,一副严肃地近乎学者的形象,虽然跟崔永元一样,他也是临时凑数,“一不小心”走上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道路,要不然以这两位“歪瓜裂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上不了台面的”。《东方时空》的准官方性是《实话实说》这种完全接地气的永远无法比拟的。

2,失眠

白岩松也曾经失眠,很严重,几个月来不能睡觉,情况严重的时候就是一场战争,179的身高瘦到只有110斤,可是后来他慢慢的自我调理,经过了一年的康复,慢慢的战胜了失眠。崔永元也失眠,而且从来没有好过,而且是妇孺皆知的事情,最后成了抑郁症,并带领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个疾病。白岩松总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崔永元试图在绝望中创造希望。

3,共同经历

两人都是广院的,都不是北京人,都在中国广播报做过编辑,后来都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都结了婚都还没有离,都爱自己的孩子爱这个世界。崔永元比白岩松早四届,白岩松第一个和电视有关的工作还是白岩松介绍的。在牛棚里长大的小萝卜头白岩松似乎更应该走向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崔永元的那条“愤世嫉俗”的道路,事实上他也走了,只不过走的没让人看出来。崔永元眼里容不下沙子,白岩松容得下,容下之后企图感化它,融化它,或者磨砺它,让它变成珍珠。

三十岁以前,白岩松参加了各种大型央视直播,几乎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比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大江截留,九八抗洪,九九阅兵,朱镕基记者发布会,克林顿访华等等,他是职业的新闻人,并在后面的二十年一直保持着他的新闻人身份。一开始崔永元也从事这样的工作,只是后来他从央视辞职,开始做一些公益,进行一些调查,参加一些演讲,在网络上大战各路诸侯,他成了一个社会活动家,他享受了比白岩松更大的自由也失去了更大的平台,他在小处为这个民族的前途担忧。

4,人丑就要多读书

两个人都说不上“知识分子”,因为要是说他们有什么和知识有关的专著,他们都没有,但是他们绝对是读书人,别听金庸说的“我没什么知识,很少看书”,这就跟相信马云说的“我不喜欢钱”一样不可信。我曾经看两个人的演讲,你能深刻的体会到两个人的读书所积淀的涵养,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白岩松收敛深刻,崔永元锋芒毕露,就差用脏话骂人了,事实上他很多时候光明正大的骂了出来,尤其是在国外的演讲中。

5,爱好

除了读书以为,白岩松喜欢流行歌曲和足球,崔永元喜欢电影。崔永元对于电影的热爱到了痴狂的地步,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但是他又是爱之深恨之切的,他参加的电影节都不敢让他说太多的话。太总是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并试图自己去解释他心目中的好电影,他太认真,以至于内行都觉得他只是一个没有票房的傻子,他有着改变社会的梦想并不切实际的认为好的电影能给中国社会带来一些改变,他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而白岩松相反,他一次又一次见证了“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不多了”,但他还是能从中看到一些进步,即使批评,也只是在语言里带一些机锋,一般人还看不出来他在骂人。

6,良心

体制内的良心和体制外的良心。历史上有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争论,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争论,梁启超和康有为的争论,我不知道白岩松和崔永元之间有没有争论,但这种争论是良心和良心之间的争论,只是所走的道路不同而已,虽然他们根本不能和前面所提到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是他们都还是有良心的,至少在潜意识里他们把中央电视台当做了“御史台”。这种循序渐进的改良和干柴烈火的革命之间的争论在一个过渡期的社会永远存在,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些感受,我的同学大多在检察院法院或者律师,检察官法官们做着自己在体制内该做的事情,一点一点的促进社会的进步,拿着七八千的工资。律师们总是大声疾呼着社会的公平正义,挣着无法估量的钱。可能,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良心,谁的作用更大,这个也无法估量。

7,时代

纸媒,电视到互联网。这是两个人都经历过得丰富的信息传播时代,崔永元和白岩松们很好的利用了这所有的时代并强势的拥有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话语权,这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事情,这也是我们的新闻界值得庆幸的事情,在话语权的内部还有几个人拥有读书人的自觉。就像《东方时空》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深圳,《实话实说》成为新闻人的标杆一样,这些都是时代造就的,但是推动时代改变的,往往是体制外的人,就像白岩松崔永元他们那群当年不是正式员工编制的年轻人一样,也像安徽那群在分田协议上按手印的农民一样,我们应该允许这些思想上的特区出现。

8,逻辑。

包括语言的逻辑和事实的逻辑,也包括感性的逻辑和理性的逻辑。白岩松的语言逻辑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他总能回归在对社会的宽容和希望中。崔永元的语言逻辑是感性到理性然后死在理性里,他没有回头路,撞到南墙就死在那,毫不客气。只是他调侃的太多,以至于人们在大笑中经常忘了他在讲什么。白岩松的事实逻辑是提出批评,给出意见,然后总结,崔永元的事实逻辑是:我说的是对的,你们要向大众认错。当上面要一些具体的意见时,崔永元会说“具体的意见我都给了,要你们干什么吃的”,台下一片哄然大笑。

一个懂得逻辑的人是非常恐怖的,恐怖到如果你的行为在逻辑上有漏洞,那么你的任何辩解都不能把他说服,而且他自有一套自己行事的无懈可击的逻辑,因为在他的内心里,这只是很多社会中的常识而已,白岩松和崔永元都有这样的逻辑,这是他们比柴静高明一些的地方。

这个时代有低头前行着,有登高一呼者,低头前行着做具体的事情,他们是乐观主义者,他们知道只要方向是对的,他们对前行道路上遇到的曲折反复甚至倒退都有了心理准备,接受它包容它并尽力改变它,越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相信前方等待的依然是光明。登高一呼者,是悲观主义色彩的激进者,在他们的世界里永远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们热切的渴望改变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有时候甚至有“跳级”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可是他们忽略了脚下的道路,有时会迷茫会挣扎会抑郁,如果写自传,崔永元的人生远比白岩松的精彩,那种侠义的热血往往会掩盖踏实的努力。白岩松做了十几年《感动中国》的主持人,如果这次他能给自己的好朋友崔永元颁奖,那真的是一件好事,但是主持人毕竟是主持人,并不是评委。只是他们都老了,不知道继承人在哪里。

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国家,是直面还是迂回?我想还是朱镕基总理说的好,“我看表扬的占百分之五十一就好,掌握控股权就行。”白岩松是那五十一,崔永元是那四十九。

相关文章

  • 崔永元和白岩松:两种选择两种人生

    当年《生活空间》的一位编导在他们的内部刊物《空谈》上创造了一句名言“看见白岩松,就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再看崔永元,就...

  • 【崔哥!您大胆往前冲(9)】

    【崔哥!您大胆往前冲(9)】 白岩松:《严肃的崔永元》 有人看到《严肃的崔永元》这个小标题,一定会有些异样的反应:...

  • 白岩松:请认清崔永元的嘴脸

    珍惜那些主动联系你的人迷彩下的-迷彩下的熊先生——情感札记 请认清崔永元的嘴脸 文丨白岩松 有人看到《严肃的崔永元...

  • 新闻学采访提纲

    采访崔永元提纲 1.采访主题:崔永元和主持 2.采访对象:崔永元以及其同事朋友 3.采访问题: ⑴“...

  • 《这些事儿,你都有》

    你看,崔永元和冯小刚,范冰冰开始撕,整个娱乐圈和新闻都在涮。 很多网友表示打击范冰冰,保护崔永元,因为崔永元揭示的...

  • 谁在害崔永元?

    “崔永元:英雄永远是孤独的!”“国税英雄崔永元和明星的影视版图!”“民族英雄岳飞倒下,民族脊梁崔永元站起来了!” ...

  • 努力按自己努力的方向活着

    今天看了白岩松的对白,觉得里面的一些观点很犀利,白岩松和崔永元是笔者很喜欢的两个主持人,一个犀利睿智,一个深...

  • 崔永元,头条见!

    白岩松说,幽默只是小崔的手段,而严肃才是他笑容后面的目的。 从央视离开以后,崔永元连手段都省了,直奔目的而去,那就...

  • 白岩松:请认清崔永元的嘴脸

    台上台下,我们都需要读一个真实的小崔。有人看到《严肃的崔永元》这个小标题,一定会有些异样的反应:“白岩松这小子哗众...

  • 白岩松:请认清崔永元的嘴脸

网友评论

  • 军中曙光:看空了,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本文标题:崔永元和白岩松:两种选择两种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ux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