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哲思
如何应对痛苦---精读《僧侣与哲学家》之二

如何应对痛苦---精读《僧侣与哲学家》之二

作者: 禾生7 | 来源:发表于2017-01-20 23:29 被阅读0次
痛苦.jpg

马修的“痛苦观”:一种深沉的不满状态,首先是一种精神经验,也与肉体痛苦相连。
心灵修行特质之一,即是帮助人们应对痛苦。而痛苦是情绪通过言语和行为建立起来的

 昨天谈到《僧侣与哲学家》实际上是僧侣马修和哲学家阿维勒这一对父子睽违二十多年的一场谈话。

这其中有一件有意思的事:阿维勒一直在标榜这是一场哲学家和僧侣的对谈。可是篇目的设计依然处处是“父与子”的痕迹啊,比如对话的角色。这似乎表明阿维勒对马修当年的出家耿耿于怀,在第二章尤其如此。二人的对话颇为火热,笔者一度认为马修占了上风,但整个第二章阿维勒“咄咄逼人”(?)。
本章对谈意图解决的问题是:佛教,是一个宗教还是一套哲学。世界上宗教众多,马修之皈依佛门可以说“一见钟情”,也可以说是被伟大的人格所折服、感召。这两者指的都是与康居仁波切的相遇。马修认为:佛教本质上是一个形而上的传统,从这个传统中可以吸取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运用到每一刹那和所有的状况之中。
阿维勒对佛教教义的直接性和真实性存疑,认为有关佛陀的传说,“太属于印度人想象力特质的狂想感,实在令我们难以用严谨的态度来定义他真正的教义” 。此处,想象力的过于狂放,导致了严谨和真实遭受质疑。马修则认为:佛教之所以能在西方被接受,源于它针对的是任何一个活着的生物面对的根本问题。也就是人人都会面临的“痛苦”问题。阿维勒认为某些西方哲学家被佛教吸引的理由,是因为在观念上它可以令人达到“某种平静的状态”。
马修的“痛苦观”:一种深沉的不满状态,首先是一种精神经验,也与肉体痛苦相连。心灵修行特质之一,即是帮助人们应对痛苦。而痛苦是情绪通过言语和行为建立起来的。“如果我们能通过直接经验来揭露,通过分析以及最重要的禅定,发现自我并非真实的存在,这是一个极高的解放过程”

这个路线中伴随种类奇多的技巧(佛法号称八万七千个法门),针对自己的念头下功夫,让人们从负面的情绪枷锁中解放出来,证悟到心的本性。其中之一是向负面情绪下药:培养耐心来降伏愤怒,培养不执着来降伏欲望,分析因果的运作来降伏混乱,也可以说降伏判断力的缺乏。其中之二:试图了解念头的本质,追踪到其根源本身。

阿维勒对这种观点依然存疑,就如何消除憎恨,以及迷信的生成,转世灵童等说法。并且认为马修的说法“没有替他解释问题”,包含许多非理性的因素。而马修则认为自己讨论的这些事务中,“信任”是最大的元素。他之所以信,最重要的是过去二十年中他所遇到的人们都是以身作则,他们的生活方式完全遵从他们所教导(别人)的。这一点才是令马修折服的,也正是他最初受佛教吸引的原因。

NOTES:

  1. 佛陀说:教义必须被检查,必须被思考,不能只是因为尊敬佛陀而被接受。
  2. 佛陀的教义就像是旅游指南,指向开悟的道路,指向心之本性的最终智慧,以及现象世界的究竟真理。
  3. 佛陀的教义,在藏文经典“经部”中有103册,213册优秀学者撰写评论,以及上千册西藏学者撰写的文本。
  4. 西藏文学就丰富性和量而言,在东方文学中排名第三。
  5. 稳定的心灵修行的特质之一:就是不被外界事务所影响,不论这些事物是有利或无利的。……伴随的是一种内在的喜悦,一种心灵的开阔,对外的表现是一种不移的慈悲。

相关文章

  • 如何应对痛苦---精读《僧侣与哲学家》之二

    马修的“痛苦观”:一种深沉的不满状态,首先是一种精神经验,也与肉体痛苦相连。心灵修行特质之一,即是帮助人们应对痛苦...

  • 听书之《僧侣与哲学家》

    僧侣与哲学家 知识和才华与一个人的人品没有直接关系。 哲学是如何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痛苦是无知的结果,真正的要去...

  • 2016.8.28水星训练营阅读季——《僧侣与哲学家》备忘录

    2016.8.28水星训练营阅读季——《僧侣与哲学家》备忘录 《僧侣与哲学家》这本书,在之前老T推荐的时候就比较感...

  • 僧侣与哲学家

    1, 这个是我一直想深究的论题,也是我一直思想激烈碰撞的顶峰。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接触了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三贤开始...

  • 僧侣与哲学家

    哲学家是指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让-佛朗索瓦.何维勒,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他的儿子马修.理查德跟随诺贝尔生物...

  • 死亡与本性---精读《僧侣与哲学家》之十一

    凌晨四点。微风轻抚,海浪声自远处传来。大小十几个朋友还在呼呼酣睡,醒着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早醒的我,一个正在做瑜伽的...

  •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今天听了樊登老师讲了一本书《僧侣与哲学家》,本书是一对父子的对话录,父亲是哲学家,儿子则是出家僧侣。哲学家表达了对...

  • 行动中的人没有困难

    今天在读《僧侣与哲学家》的片段 【在对话结束后,僧侣的结论: 在我和父亲(哲学家)的对谈中, 我自己想做的是分享和...

  • 正面的野心--精读《僧侣与哲学家》之四

    1.佛教心理学认为所谓“心的科学”,其中一个特征是指:辨认出一个情绪或者潜在的倾向,引起浮出表面,并懂得如何让其解...

  • 僧侣与哲学家 ——笔记

    赖声川译的 书里边很多话都是直指心头的! 比如,第七页:我一直有机会接触许多极有魅力的人士,……他们虽在自己领域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应对痛苦---精读《僧侣与哲学家》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eg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