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随笔集日更达人联盟
「旸瑫」水波杨山:艺术法则:表达愈冷静克制,效果愈强烈浓郁

「旸瑫」水波杨山:艺术法则:表达愈冷静克制,效果愈强烈浓郁

作者: 旸瑫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00:01 被阅读318次

    “读《扔向何方》.你写读后感.我赠简书钻”活动优秀推文(1)

    作者|水波杨山

    (一)

    今天读了旸瑫的小说《扔向何方》

    这是一篇感情相对强烈的小说。

    被小说打动的同时,发现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创作者怎样表达,才能产生尽可能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感染读者?

    (二)

    先概述一下小说情节——

    一个山里娃,考上大学进了城,打拼多年,爬上副市长高位;此时老父亲因身边亲人遭遇天灾亡故,而孤身进城投靠儿子,不料儿子正在仕途紧要关头,怕被老父亲连累,不肯公开相认,并因一场阴差阳错的牛奶风波,对老父亲更增厌烦。走投无路的老父亲在归乡途中遭遇车祸,大难不死的他,最终返回老家,重建了家园,期待着儿子归来;儿子在副市长位置上则很快因经济问题被撤职,又成了办事员......

    这故事本身包含人物感情和命运的大起大落,比较容易感染读者。

    此外,小说善用对比手法刻划人物,譬如将热情的老父亲与冷酷的儿子对比,善良、单纯的老父亲与世故、冷漠的老李对比,以及一派天真的孙子与患得患失的儿子对比等等。

    对比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情力度。

    所以,可以说,这篇小说成功之处,在于感情的描写与渲染,而作者散文诗般的抒情文笔更加强了这方面特色。

    (三)

    不过,所谓过犹不及,过于急切、直露的抒情,用力过猛,不够冷静、节制,有时反而削弱了情感表达的力度。

    譬如——

    “儿子的话硬棒棒的,像木头棍子,不,像镰刀,拉割着他本已血色残留的心,让这位已在那场灾难中失去妻子、儿子媳妇的老人愈发地凄惨和悲凉。”

    再如——

    “就这样,老张被儿子扔在了小饭馆里,孤零零的一个人,好生可怜。”

    凄惨、悲凉、可怜,这样抽象而不具体生动的概括性词语,作为小说语言应慎用。

    试看《孔乙己》里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众所周知,鲁迅是白描的大师,这里只有冷静、客观的对孔乙己外貌和动作等细节的描写,而不言其它,但孔乙己的凄惨、悲凉与可怜如在眼前。

    中国传统的小说艺术,以客观、冷静的笔法为上品,作者的感情倾向,在情节、动作、外貌、语言、环境等客观描写中自然流露。

    形象大于思想。

    形象易含蓄;思想易直露。

    将形象传神而生动地“树立”起来,胜过任何干巴巴的说教与声嘶力竭的叫喊。

    (四)

    关于创作者感情倾向的冷静、克制处理,还可以举电影中的例子——

    在电影《白日焰火》中,廖凡扮演的警察与几名同事到理发店查案,一把枪意外掉落,被嫌疑人抢到,随即开枪,打死两名警察,这时廖凡急忙掏枪,击毙两名疑犯,其中一名疑犯临死开枪,打伤了廖凡。

    电影未交待廖凡中枪场面,只闻枪声,随即时空切换到医院门外,廖凡已伤愈出院,至于两名警察的殉职后事,只以两名逃过一劫的警察关于追悼会的对话简单交待。

    这里导演的情感极其克制,而观众对殉职警察的惋惜悲叹之情,因被导演有意地压抑住,无处宣泄,反而愈发强烈。

    当然,电影中身历悲剧事件的廖凡,受到的强烈心灵冲击,也含蓄地表达出来,观众则通过关注演员的表现,而感同身受地走进人物情感世界。

    中国传统的艺术法则,乃是愈强烈的情感,愈要有节制地表达。

    其实西方也不乏这一派的艺术家——傅雷在写给傅聪的信中曾提到,高明的钢琴家,在演奏时自我控制,身体是尽可能不动的,感情只在琴声中表达,反而更能调动听众的情绪。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也是以冷静、客观描写著称。

    从空间的角度来讲,高明的创作者,总是通过形象传达情感,而形象作为一个中心点,在接受者的想象世界里向四周无限发散、扩展,这就类似中国画留白的效果。

    中国传统美学,十分强调艺术的含蓄留白。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汪曾祺是留白的大师。

    《受戒》的结尾——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作者的情感,寓于不动声色的景物描写之中,留下的想象空间近乎无限。

    此外,再以诗歌为例。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描绘的画面看,只见江上小小孤舟与舟上蓑笠翁,此外天地茫茫一片,不见鸟,不见人,尽为留白,由读者的想象加以补充。

    最后,仍回到《扔向何方》这篇小说——

    前面提到,作者用“凄惨、悲凉、可怜”这样的词语,直接出面,来概括表现主人公的处境,因缺乏可感的形象,其感人效果,就远不及鲁迅刻划形象的白描手法更能“煽情”。

    原因在于,主观性、概括性太强的词语的使用,等于简单、粗暴地贴上情感标签,剥夺了读者想象的权利。

    所以,如果《扔向何方》的作者能更冷静地克制自己的情感,将直接出面抒发感叹的冲动,融进对人物外貌、动作、对话,以及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精准而传神的有节制的描写,相信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将更加强烈。

    作者简介:水波杨山,本名杨波,1973年生人,现居河南郑州,自由职业,简书会员,旧体格律诗创作者,长于七绝,兼写小小说、影评、书评及随笔等。

    注:已向水波杨山老师赠送“读《扔向何方》.你写读后感.我赠简书钻”活动20个简书贝。

    附:旸瑫的小说《扔向何方》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加微信69421456.

    感谢您关注更多的文字:

    读《扔向何方》.你写读后感.我赠简书钻

    又到腊肉飘香时

    香由笑生

    有温度的天鹅舞更美丽

    调节生活的链条

    我和女儿的电视“博弈”

    那些年,那些陪伴过我读书岁月的书桌

    那个被戏称为“书淫”的国学大师

    朋友,请你补上青春这堂“走神儿”的课吧

    人生低处筑高堤

    家是一幅画,要用爱去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旸瑫」水波杨山:艺术法则:表达愈冷静克制,效果愈强烈浓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fb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