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余光中病逝的新闻时,我正在地铁上听着歌,指尖点开页面的一刹那,心颤得厉害。
在没进入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我就已经很喜欢他的诗和散文了。与那首红到聒噪的《乡愁》不同,最初感动的,是他那首《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他1928年生于南京,先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和台大外文系,学识渊博,儒雅又饱含深情。
而在我看来,他不只是位阅尽人世风霜的老者,更是个值得谈心的,和蔼又可爱的人,相信天命,相信风雨如故,相信倚楼听雨,也相信地老天荒。
那篇《听听那冷雨》是我学生时代最爱的课文。是他让我知道,在我们的文学里,雨是要听的。几张纸内,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他的眉间有来自远方的风雨,经过书卷的浸濡,氤氲出浓浓的墨香。他的文字总是比雨声更绮丽动人,清脆可听。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宛然其中。
“雨,该是一滴湿漉漉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949年,他离开他的家乡,再见不知何时。“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从此心如明月,人在天涯。
人往往在离开了故乡很久后,才会对故乡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在感性,也在理性。期待是一种半清醒半疯狂的燃烧,使焦灼的灵魂幻觉自己生活在未来。“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是啊,只要气象连在一起,听到雨声,对思乡之人也是一种低沉的安慰吧。想起自己在美国读书的时候,隔着太平洋,连天气预报都不再与国内有着关联,真的很想家。
他爱着祖国,用尽一生。这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而他说,“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他的一生可谓是漂泊颠沛的一生,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之后因为求学去了美国,后来又在香港任教,到如今他和夫人一起定居在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
如果不是客居他乡,他不会如此辛酸,如果不是挚爱故国,他不会如此缠绵。似乎没有一种温度可以永恒携带,也是人之常情,他领悟了,看透了,也就淡然寂静。
一个英雄的一生经得起多少雨季,他的心中积累了多厚的苔藓?这样想来,蒋捷的那首词也是余先生的一生写照:
“少年听雨阁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楼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如今,觥筹交错间迷离了月色,诗歌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也好想“折一张阔些的荷叶,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夹在唐诗里”,寄给他。
他喜欢李白,他笔下的李白,处处实相,处处生机,每一瞬间都有葱翠的生命。他也写情诗,写过大约100首,“如果早晨听见你倾吐,最美的那动词,如果当晚就死去,我有何惧?当我爱时,必爱得凄楚,若不能爱的华丽。”情浓时几多旖旎,而即便有死亡,也会在雨中撑伞,迎接爱人。
如果夜是青雨淋淋
如果死亡是黑雨凄凄
如果我立在雨地上
等你撑伞来迎接
等你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他也如陶庵一样,喜极而痴,痴人说梦,在月光下掬起一湾唐朝的水,先醉了自己,后醉了世人。
我们不会忘记他的,因他的血系里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也因他的生命苍茫而寂静。虽然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不再。可是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终会敞开怀抱,让他安眠。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外,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生既尽欢,死又何惧?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萦绕着那片厚土。”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此般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
网友评论
阁下,字迹工整,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过目不忘,
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
谈吐不凡,
谈笑风声,
高谈阔论,
眉飞色舞,
运筹帷幄,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义正词严,
一气呵成,
大显神通,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万古流芳,
一本正经,
一箭双雕,
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
力排众议,
力挽狂澜,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坚韧不拔,
身体力行,
空前绝后,
视死如归,
奉公守法,
艰苦奋斗,
忠贞不渝,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一尘不染,
一鸣惊人,
叱诧风云,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雷霆万钧,
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
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
无孔不入,
口诛笔伐,
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
励精图治,
壮志凌云,
高瞻远瞩,
忍辱负重,
盖世无双,
龙飞凤舞,
一丝不苟,
日理万机,
明察秋毫,
英明果断,
分身有术,
孜孜不倦,
吾等楷模
施主神人!👍犹如孔孟在世啊!👍神啊!从来未有这么牛x的人出现过亦没有比你更好的神作出现过,你已经成神了!!👍看了你的神作比吃白粉还爽!!贫尼对施主的敬仰之情犹如自来水管爆裂滔滔不绝又似那毒品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天啊!为什么?为什么要让贫尼在有生之年遇到这么有才的神人看到你这么棒的神作啊?太好了!太好了实在太好了!!👍👍👍👍👍就连哑巴看后都忍不住开口大叫:太好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后面省略N个啊字!!!👍👍👍👍👍👍…
小时候,乡愁是考上清华,北大。
18岁后,乡愁是娶个大美女为妻。
后来啊,乡愁是是房子,车子。
现在呢,乡愁是钱,是钱,还是钱。
中年时,乡愁是成家立业,儿女有出息。
老年时,乡愁是有个人相伴,有个好 身体。
这是告别世界的仪式
以一个诗人的身份
这是回归故乡的通道
纯粹的白,是缅怀的另一种形式
以物质为载体
黎明走向了虚无
就像故乡走进了诗
只有虔诚的灵魂可以抵达
我仍然不敢出声
从这一端,黑夜抛在脑后
到那一端,寒风刮进脊梁
一切都已静止,只有白
望得见又望不清的白
已经白透了
白透了每根发梢
白透了每首诗里
白透了一湾浅浅的海峡
这是一位诗人
最后一次,以诗和诗意
挥手作别
右手一篇冷雨道尽人生
仍记得清美诗作《绝色》: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余老先生一路走好
朋友
敬汝不惧乡愁,
余生绝非等闲。
光照万千歌谣,
中之诗魂永存。
——2017年12月时黄岛万籁俱寂
风雨伴你行
余光,中有一条永恒的梦
乡愁,写满两岸不平的风
画上一个圆
缘分天空
写尽风雨人生那祖国不落的根
余光中,一路有梦
海的那一头
就是我们追求的瓮
天翳翳,云幂幂,
耳边幻呓着你的冷雨
听见了,笔尖在猩红热与翡翠冷之间划翕
尝透了,白玉苦瓜的密语
四维空间的上帝是你
左手的缪斯爱你
当你死时,葬你,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你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你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
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在遥割蓝线的海湾里,我呼喊着魂归来兮!
余生绝非等闲。
光照万千歌谣,
中之诗魂永存。
——2017年12月时黄岛万籁俱寂
也许因为不在年纪
乡愁的滋味并未细尝
我并不熟知,我太过年轻
也可能只因我身在中国
——写在开头
时间终于为你停止休息
这个世界与你已无太大关系
乡愁也化作团圆不再言语
我们向死而生
这一场不可错过的重逢
让所有变为永恒
我相信你的离去便是去赴约
一场久违的重逢
同故乡的山河、故友、亲人
我相信你是幸福的
不久的未来,我还会为你
带去一个完整的中国
@郁衡子
致敬余老!
余下的三分撒进黄河。
白毫一落,就一个故乡。
——————拟先生之作。
敬上。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19373/answer/949893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片黄叶落下
随流水远逝……😔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而我
在这寒冷的天
瑟瑟发抖
浅尝着不同味道的啤酒
只想快点醉去
为何我竟尝不到古人所言之美酒
为何 为何
您在那头
是否曾知道
我在这头
听着您的诗 流着我的泪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余光中 《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