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诵
凡读书聪敏者,曰“过目成诵”。唐宋若昭《牛应贞传》云:“少而聪颖,经耳必诵。”耳诵甚新,可与耳学作证。应贞,牛肃女,年十三,一夜梦中读《左传》三十卷,醒而成诵,亦一奇也。
〔试注〕
1、耳诵:耳闻即能成诵。
2、宋若昭:(761–828),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庭芬之女。宋庭芬有五女,曰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警慧,善属文;而若昭、若宪成就更高些。唐德宗贞元四年被召入宫廷,称为内学士。唐穆宗时拜为尚宫。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进封梁国夫人。
3、牛应贞:唐朝牛肃长女,弘农人杨唐源之妻。据称,生活于唐贞元、元和年间,只活了二十四年。据宋若昭的《牛应贞传》(出自牛肃的小说集《纪闻》)记载,牛应贞少年聪颖,十三岁时,能诵佛经二百余卷、儒经子史数百卷,“亲族惊异”。曾在梦中诵《左传》,一字不差。往往熟睡中与人谈论。著有《魍魉问影赋》等百余篇文章。
余才林评论认为,梦得才学故事荒诞无稽,但也反映了认为文章之才出自天授的文学观念。
〔附〕《牛应贞传》
牛肃长女曰应贞,适弘农杨唐源。少而聪颖,经耳必诵。年十三岁,凡诵佛经二百余卷,儒书子史又数百余卷,亲族惊异之。初,应贞未读《左传》,方拟授之。夜初眠中,忽诵《春秋》,起惠公元妃孟子卒,终智伯贪而复,故韩魏反而丧之,凡三十卷,一字无遗,天晓而毕。当诵时,若有教之者,或相酬和。其父惊骇,数呼之,都不答,诵已而觉。问何故,亦不知。试令开卷,则已精熟矣。著文章百余首。后遂学穷三教,博涉多能。每夜中眠熟,与文人谈论,文人皆古之知名者。【眉批】前生仍是文人一流,偶堕女胎耳。往来答难,或称王弼、郑玄、王衍、陆机,辩论烽起,或论文章,谈名理,往往数夜不已。年二十四而卒。初,应贞梦裂书而食之。每梦食数十卷,则文体一变,如是非一,遂工为赋颂,文名曰《遗芳》。
4、耳学:用耳朵来听讲的学习方式。相对于“眼学”。
5、牛肃:约唐德宗贞元末前后在世(约804年前后)。事迹不详。撰有唐代第一部小说集《纪闻》十卷(《新唐书 艺文志》)传于当代。 此书所载皆开元﹑乾元间徵应及怪异事。唐小说家。原籍京兆泾阳(今属陕西),后徙居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武后时,开元二十八年(740)家怀州。官终岳州刺史。著有志怪传奇小说集《纪闻》,又与僧至演同撰《上都清禅师至演禅师钟传》一卷(见《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今佚。生平事迹见卞孝萱《〈纪闻〉作者牛肃考》(《江海学刊》1962年第7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