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铃一声,望眼欲穿的稿费终于到账了。
在我很多次决定放弃改稿,甚至很多次萌发放弃此类稿件再也不写了的时候,绝望的黑暗里终于射进来一道金色的光芒。
上个月投稿的一篇文章,编辑老师反馈说,经过专业程序的查询,说我的稿件AI辅写疑似度很高,将近90%,可能会导致审稿不通过。
我立马懵圈了。我的稿件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从篇章构思到遣词造句,无不凝聚我的心血。天地可鉴,没有一个字与AI有关。
编辑老师和我讨论了一番之后,认为有可能是我的文风过于正统,所以和AI的风格太像,才导致通不过检测。
虽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还是对这件事心怀疑惑。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将每个段落重新改过,再次发给了编辑审稿。
一周之后,编辑老师反馈说,AI辅写疑似度还是有80%。
情急之下,我让编辑老师把这个检测程序发给我,我把自己从前的文章也测了一测,无一例外,AI辅写疑似度均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
绝望了!如果以后的稿件都必须通过检测才能录用,那么,我在这个投稿渠道上就没有希望了。于是,我向编辑老师提出了弃稿。
然而,编辑老师鼓励我不要放弃,建议我再改改。可是我实在不晓得从哪些方面去改。这时候,我留意到这个小程序的角落上有一行字:“降AI辅写疑似度,5元/千字”。
疑云再次笼上心头,我觉得这个检测程序矛盾重重:
第一,在我完全没有AI辅写的情况下,检测率虚高。
第二,这个检测软件的初衷应当是反对AI辅写,鼓励原创,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设置了付费服务来降AI辅写疑似度。这明显自相矛盾,有揽财之嫌。
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还是花钱试了试,看看这个小程序如何降AI辅写疑似度。
付费之后,不到五分钟,小程序自动改写的文章弹出屏幕,字里行间充斥着错别字、病句,还有生硬又土气的表达。我心中默默叹气,改得狗屁不通,AI辅写疑似度当然能降下来,因为AI辅写的文章应该不会蠢到出现这么多病句。
既然花了钱,我也不想浪费这篇稿件了,所以,我把这篇被自动改写过的狗屁不通的稿件重新修改,润了色,希望可以满足行文的通顺和优美,而且又能通过AI辅写疑似度的检测。
我向检测软件提交了这篇新文档。系统提示:它的AI辅写疑似度又飙升到了80%。
我无奈地笑了,我把检测结果告诉编辑老师,并说,这次真的决定弃稿了。
然而,意外的事情再次发生:编辑老师还是不同意弃稿!他让我发过去给他看看,他来想办法。虽然我也不知道他能想什么办法,但我还是发了过去。
又是一周过去了,就在我差点把这件事情忘掉的时候,稿费到账了!
这次一波三折的投稿经历,让我心力交瘁,好在最后的结果尚可。其实,我至今不清楚其中缘由。
下一稿,我决定写点不一样的东西,最好是AI也想不到的东西。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