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通常是没有私心的,他们以百姓的心为心。
善良的人,我会善意地对待他;不善的人,我也会善意地对待他。这样才是真正的善。
守信的人,我会守信于他;不信的人,我也会守信于他。这样才是真正的信。
圣人在天下,总是谨慎的样子,为了百姓让自己的内心归于纯朴。百姓都去追寻耳聪目明,而圣人希望他们都能归于孩提的纯真朴实。
这一章,我比较喜欢的老子对于善和信的阐述。无论他人善与不善,我都会善。无论他们信与不信,我也都会坚守信。善与信是我发自内心的美德,不会因为他人对待我的方式改变而改变。这也让我明白事物的内核不会因为外部条件的干扰而改变,那才是事物的本质。
这让我想到了仓央嘉错的《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很多事情,只是与我们自己有关,自己能想明白,就怎么都明白了。这又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个人若是不想明白,你拎着耳朵提醒也是徒劳的。
下一章学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
由生到死的过程。生的人,占十分之三;死的人,占十分之三;人活着,却行动于死亡之地的人,也有十分之三。为什么?因为他们过分去追求物质的厚重,被欲望所驱赶,从而糟蹋且缩短了自己原本的生命的长度。
这让我不得不想到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当代社会,有一些人,吸烟、熬夜、冬天穿的极少,不懂得保温,吃各种垃圾食品,或者为了一些眼前利益,违法乱纪,最终将自己的一生毁掉,我想这都是生而动之于死地。虽然话听的不顺耳,但是良药苦口也是利于我们自己本身。
盖闻善摄生者,徒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我听说善于养生的人,独自行走不会遇见危险的犀牛、老虎等野兽,参军打仗也不会被武器所伤。这样使犀牛无处投其角,老虎无处伸其利爪,兵器无处可伤其身体。为什么呢?因为善于生的人他不会将自己困于死地,他一直处于危险之外的地方。
这一章很有意思。让我不由地想起了一句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如何不受到伤害,那就是根本就不去沾染可危害到我们的事物。
这还让我想到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实话,我刚开始看到三个十有三的时候,我震惊了。生的人,十有三,死的人,十有三,生而动之于死地的人,十有三。我们需要反省,我们是属于哪个十有三?
我想这一章主要教会我的就是远离过度欲望以及危险的事物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