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一份好奇,走进影院去看这部关于“慰安妇”主题的纪录片......
在黑暗的光线下,声光间隙里夹杂着啜泣声与叹息声,也有观众提前离开,气场黯然。
屏幕上讲述的并不是轻松光明的故事,也没有太多关于日本侵华那八年里的追踪呈现。
我怀着的那大半好奇心,渐渐被同情、感动、敬佩取代。
纵然,有人说,人们很难真正理解和体会不同的人生处境,我还是被那些人性里的光亮与倔强撼动。
诚如导演郭柯所说:“这不是一部贩卖磨难和眼泪的电影。”
那些个微小片段,却令人难忘。
“隔着时代,隔着命运,也隔着苦难”
影片的一开头,那位更名毛银梅的韩国老人讲述了饥饿的年代里,母亲狠心地抛下自己,抱着更小的孩子离去......祖母终是不忍,日日思念,终于找到她。她们一老一小趴在铁路旁边,火车过去,她便痴痴地望着,终于有人扔下吃得来,她慌慌忙忙地捡来吃,边吃边哭的情境。
苦难摧残着人性,她不愿再忆起过往种种,只有幼时的歌谣还印在脑海,还有那幼时的纯真盼望未曾走远。临到老去,她也不愿再回故乡,因为那里已没了亲人;她在湖北收养了一个女孩,把她养大成婚,如今那女孩已成为有一对孙儿的老人,她费力地搓洗着衣服说:“别人怎样说母亲我不管,她养育我不容易,我也要好好对她。”她付出爱,也得到爱。
有一个镜头,老人闲散地坐在门口一侧,另一侧是她的重孙儿和玩伴,隔着几代人、隔着命运、也隔着苦难,很平淡,却充满深意。
“福祸若梦,人性恒长”
原谅我忘记了那位老人的名字,她手脚麻利地在做饭。看起来还很年轻,浑身上下却已落下了多处伤痛,当年她逃出去问一对夫妇讨水喝,那家的男人却被日本人打死了。她混进一家哭丧的队伍,才终于跑回家。
她回到日常里,和半工半读的丈夫开始新的生活。时光过去,他们“好好地过日子,他不打我,我也不打他”,直到男人患了中风,她一日三餐地喂饭,照顾所有的生活起居,负担家里家外的琐事,直到他离世。苦难并没有夺走人性里的温暖。
导演拍下他们邻里在一棵大树下打牌时的情境,树荫里的光斑投下,处处皆有光明。
“战争划下一道道伤口,却抵不过时间的洪流”
那位叫李爱莲的老人,她靠在窗边讲述着,自己逃出那段阴霾的故事,真实而直接。
讲到两处,她痛哭失声,一处是她们被关在一个屋里,每到夜里那门打开,四周响起哭喊声;
挨打与摧残,伴随着那扇门的开与合,开始与结束;一处是她从噩梦里回归,她的丈夫依然
待她如初,她问男人,我这样了,你还要我?男人说:这又不怪你,不是你的错。
看到这里,我心里一酸,受伤者苦难的加倍扩大,更怕的不是经过,而是无法回归,是众人的添油加醋,自己人给自己人制造的谣言与难堪,远远大于粗暴恶人带来的苦难。
以前他们的生活很平静,直到有人来采访,村里人才知道了她的故事。
欣慰的是,老人有个伶俐热情的小儿媳,关爱着老人的日常。她常常喂流浪小猫,有时自己的饭舍不得吃,也要给那些流浪的家伙。镜头里的她乐呵呵地笑着,和孙子一起看西游记。
“时光亏欠很多,回报却那般少”
“他折磨我,他死了,我也残疾了”海南一家简陋的养老院里,一位老人身体残疾,坐在平房的屋外,她讲述着被逼迫嫁给日本人的故事。
她还记得,自己怎样一枪打中侵略者的头颅,她清晰地描述着那子弹穿膛的场景。
虽然已然年老,她的眉眼面容,依然看得出防备与愤怒。
早前,村里的老人见证了她获得的革命殊荣,战争时期她曾一箱箱地从敌军处偷出子弹给部队,在战争中立下大功,她得到许多革命勋章。她把她们藏在屋角深处,差点找不到了。
而今,他住的那间平房里,那面满是蚁虫的墙壁,见证着老人一天天的老去,她依靠着椅子才能挪动身体。吃饭也只得由人端到身边,从那家养老院办起那天,她便搬到了这里。
没有家人、没有安定居所,在电影上映时,她已离世。除了不明白为啥到她们的晚年,才去记录这段光阴,还感到愤慨和惋惜,对于无家可归的老人,命运究竟又补偿了些什么?
“凶残的政治or恶劣的人民?”
电影的尾声,我看到日本留学生女孩子,她虽然留着一缕叛逆的小辫子,骨子里却满怀着一份温情与善良。她为逝去的老人痛哭眼泪,烧香祭拜,真挚而谦卑,令人动容。她了解到这段历史,并愿意以志愿者的方式,来为这些老人做点什么,用她的话说“弥补他们收到的伤害”。
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有这份勇气与责任感。大多数民众不愿意面对历史里的罪行,虽然曾有调查显示,其实日本民众心底里知道他们曾经的作为。但在“注意他人目光的耻感文化”熏陶下,他们认为给别人带来麻烦是可耻的,即使当众认错,或者是向神忏悔,也不会感到解脱。因此他们为过往感到羞耻,却依然选择逃避。
而开始关注这部分人群,想要为他们追讨一些补偿的志愿者,用了30年时光,却没有帮他们实现这些,哪怕是日本政府的一句道歉。
片子的末尾,他说“我感到抱歉,这三十年来,我没有为他们争取到什么,反而让他们的过去暴露在世人面前,惹来了麻烦”,而那些带着偏见的人们呢?
我们为什么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文化,嘲笑与轻视受害者,尤其是女性,不论他们如何地被命运夹裹,有怎样的不得已,从古自今,这个社会一直传承着畸形的价值观。
鄙视弱者与不洁者,而不洁的究竟是他们,还是世俗的心?
“时代的恩宠 VS 理所当然的冷漠”
儿时,我总喜欢搬个小马扎坐阳台上,听姥爷将过去的事,老红军怎么打鬼子,他们吃不饱饭怎样磨蹭墙面,土豆子怎么变着花样填饱肚子;那电视里的《小兵张嘎》是那是孩子们的集体记忆......时光翻了一页又一页,祖辈的故事,现在的孩童已经听不懂了。和平岁月,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走出影院,我发现,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去看看姥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