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于田》是《诗经·国风·郑风》中的第四首诗,和上篇《叔于田》同一主题,都是赞美青年猎人的。所不同的是,这篇较长,打斗场面宏大,描写细致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三哥哥野外去打猎,一走出去半个月,思念男神的姑娘们,聚在村口把三哥哥等,等不到三哥心忧愁,忧愁就放歌表真情,望穿双眼盼三哥归,却等来了三哥哥的助手小飞飞。
小飞飞说,他和三哥驾着马车去围猎,策马奔腾在草木茂盛的大泽边,草丛里各种禽兽正肥美。大家燃起了熊熊大火,将鸟兽驱赶到沼泽的中间,你赶着马,我搭着弓,都往那沼泽地里冲,以捕获那些狼奔豚突的大小禽兽们。突然一阵风起,在那群野兽中,冲出来一头吊睛白额大老虎,奔雷似的一声吼,张着血盆大口扑到老村长的面前,说时迟那时快,三哥光着膀子从马车上跳将下来,一手揪着虎耳,两腿夹着虎身,抡起大拳头雨点似的砸向虎头,生生将那大老虎打得七窍出血,一命呜呼。村长和三哥他们去公府献老虎去了,我回来给村里人报个喜信。
姑娘们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反应过来,纷纷称赞三哥哥是个大英雄,也为三哥的单打独斗而担忧。
阿赤提议,一会儿三哥哥要回村,不如抓紧时间编首歌,献给我们心中的大英雄。
一听说唱英雄,赞三哥,姑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出起了主意。
阿橙:一定要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三哥哥驾车打猎的飒爽英姿。
阿黄:勇敢无畏的三哥哥赤膊袒身,与猛虎展开生死肉搏,必须在歌里表现出来。
阿绿:三哥哥骑射技艺精湛,挽弓搭箭例不虚发,更要突显他技压群雄的勃勃英姿。
阿青:大火熊熊、气氛热烈、场面壮观都不可少,这能烘托气氛。
阿兰:一张一驰是文武之道,歌曲要表现出三哥哥或抑或纵、收放自如的打猎状态。
在姑娘们七嘴八舌谈论如何歌唱三哥哥的时候,善于音律的阿紫低头陷入沉思,口中念念有词,并用手轻轻打着节拍。不到一刻钟,一首饱满奔放、感情强烈、大开大合、张弛有度的赞歌唱了出来。
姑娘们一听,拍手叫绝,跟随阿紫学唱起了赞颂三哥哥的新歌。这些个姑娘,聪慧伶俐,善歌善舞,很快娴熟于心。
这时,听得村外一阵阵马蹄嘚嘚,姑娘们抬眼观望,只见三哥哥驾着马车,载着满车的猎物,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地飞奔在猎归队伍的最前面。阿赤、阿橙、阿黄、阿绿、阿青、阿兰、阿紫,激动得热泪盈眶,不约而同的,齐声唱起了刚刚编撰的赞歌:
叔于田,乘(chéng)乘(shèng)马。执辔(pèi)如组,两骖(cān)如舞。叔在薮(sǒu),火烈具举。襢裼(tǎntì)暴虎,献于公所。将(qiāng)叔无狃(niǔ),戒其伤女(rǔ)。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bǎo)。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bīng)忌,抑鬯(chàng)弓忌。
乘(chéng)乘(shèng):前一乘为动词,后为名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
骖(cān):驾车的四马中外侧两边的马。
薮(sǒu):低湿多草木的沼泽地带。
襢(tǎn)裼(tì):脱衣袒身。
将(qiāng):请,愿。
狃(niǔ):反复地做。
服:驾车的四马中间的两匹。
磬(qìng)控:弯腰如磬,勒马使缓行或停步。
鸨(bǎo):有黑白杂毛的马。其色如鸨,故以鸟名马。
掤(bīng):箭筒盖。
鬯(chàng):弓囊,此处用做动词。
翻译成白话文: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起大车四马奔。手拉缰绳如执组,骖马真似舞翩翩。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齐点燃。袒身赤膊斗猛虎,从容献到主公前。三哥请勿太轻率,老虎伤人提防严。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车四马毛色黄。服马马头高抬起,骖马整齐如雁行。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烧得旺。三哥射箭箭法准,驾车本领也高强。勒马止步弯下腰,纵马奔驰松马僵。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车四马杂色毛。服马齐头又并进,骖马如手双协调。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熊熊烧。三哥控马渐慢行,三哥放箭渐稀少。打开箭筒箭收起,拉过弓袋弓放好。
写在题后:
这首《大叔于田》,有张有弛,如一首乐曲,在高潮之后又是一段舒缓的抒情,成抑扬之势,富有情致,仿佛郭兰英的《英*雄赞歌》。
我最爱大声诵读,节奏感超强,感觉有画面、有音乐、有舞蹈,读着读着能读成Rap。当然,生僻字也较多。
和上一首比,多一个“大”字,据说是因为更长。
男人的阳刚美,历来被人类倍加欣赏。如今,某些人的审美咋了,居然开始喜欢上不阴不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