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知?什么是智慧。
题目很大,老师就针对性答了他一条:“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解说:“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做事顺应民心,对那不可知的鬼神,敬而远之,别为鬼神所惑,就是知。
樊迟接着问仁。又是一个大题目,但老师答得更具体。
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简单地说,是先干活,后拿钱,就是仁!
第二层呢,要求更高,就是冲锋在前,领赏在后。
第三层,做事的时候别老惦记着回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这就是儒家价值观: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昨天我们讲了一段话,是孔老夫子说的,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总结起来就是儒家有教学法四条:一个是有教无类,第二个是因材施教,第三个是循循善诱,第四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大家还记得吗?我们要温故而知新啊。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雍也篇的第22章。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看出场的人物是谁,让大家了解一下。
樊迟,即樊须,名须,字子迟,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也有人说他是齐国人,是孔子的72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他不是十哲,是72贤之一,他继承了孔子的做法,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
他从小家贫,但是读书刻苦,还懂得种田。在拜孔子为师之前,已经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在冉求的介绍下拜师。
这个人特别好学,也特别好问,但整体来讲属于孔子弟子中层次稍微低一点的,在孔子眼里面属于中人以下这样的资质。
因此接上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对樊迟问的问题往往回答的就比较具体,比较生动,比较形象。
咱再回到这一章上来。
樊迟问智,他就问老师:什么是智慧?说实话,这个题目问得非常大,要想把智给解释出来,恐怕要写一本书都不一定能讲完,会牵扯到什么佛家、道家的文化等等。
孔子就有针对性的给他答了一条。孔子说话一直很简约,用你听得懂的语言和说你能够听得懂的话。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在这里,朱熹注解说:“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就是做事顺应民心,对那不可知的鬼神敬而远之,不要为鬼神所迷惑,就是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儒家的思想了,我们过去常会说封建迷信,其实在封建上儒家作为主导的学说,他是不迷信的。
那到底什么是迷信啊?
没有来由的相信,像迷住了一样的相信,没有理智的相信。
有的人说迷信有好处呀,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宗教,因为没有神就没有敬畏,所以价值观错乱了,无所忌惮。
再说一下程颐的注解,他说:“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也。”
这就是前面说过的,儒家的“如有神论”,就是说有鬼神,没有证据,因为你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存而不论。假设他有,我敬他,严格自律,但是我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
就像我们平常说的,碰到什么事儿都求神拜佛,把希望都寄托在神身上,而不是积极想办法来解决,这样是绝对不行的,神也帮不了我们,佛也帮不了我们,帮我们的只有自己,自己要行动起来。
换成另一句话来说,就是天助自助者。
《左传》里曾经有一句话叫:民,神之主也。
就是民比神大,鬼神之祸福,基于民意之从违。天命也好,鬼神也好,都基于民心,所以圣王先成民,然后致力于神。
❤️大家知道吗?我们中国道教里面的的神仙,你会发现他都是人死后变的。
你比如说玉皇大帝,他是张百忍,托塔天王李靖啊,是陈塘关的总兵,太上老君是老子。
我们说的八仙,那都是像吕洞宾啊,张果老啊,都是民间的人物,后来因为做出了功绩,做出了贡献,被奉为神。
姜子牙封神,神是谁啊?神是封的。神不是产生于外界,而是产生于我们普通人,人做好了,积累大功德了,最后成了神。❤️
这其实也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就是我们中国从夏朝开始,他就敬鬼神而远之。
在《论语正义》里面的考证: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朝周朝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孔子正好处于东周,春秋末年战国初期。在那个时候思想一以贯之,那就是以人为本,主要把人能够该做好的事做好。对鬼神该尊敬的尊敬,该祭祀的祭祀,但是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整天鬼神神的,你就没有意思了,这就是智。
樊迟接着就问仁。
这个题目也很大,我们专门讲过一个里仁篇,有那么关于仁的解释。孔子的回答也是很具体。
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这句话怎么来理解呢?
华杉也是给分了三层。
第一层,简单地说,先干活,后拿钱,就是仁!就是说我们先把责任承担起来,把活干了,再想着回报。
第二层,要求更高,冲锋在前,领赏在后!难事你争先,评奖金的时候你躲在后面。
第三层,做事的时候,别老惦记着回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全力以赴的把责任承担起来,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说,这不都是要求员工、要求下属的吗?
确实如此,当时的环境是樊迟在冉求底下做事,冉求是季氏的家宰。
樊迟当时干活干的不错,有一些功劳。估计是他心里有一点点的不平衡流露出来了,孔子就拿着这一条跟他讲什么是仁。
这里就牵扯到儒家的价值观了: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就是我们做事要先把事做好,而后再讨论我的报酬和待遇,我合适,我好好干,不合适我该怎么干怎么干。实在觉得不合适,那我可以提,我可以不干。但不管怎么样,只要我们做了就要把它做好,这是做人的本分,做下属的本分。
说到这里,老板们要听到这句话,一定会特别的欣喜,恨不得把员工的都送到孔子那里去,因为孔子这是在教育员工啊!
但是这句话是孔子对员工说的,那对老板他另有话说,他说什么呢?
子曰:治民者,先富之,而后加教。
你先让人富起来,再使唤他们。
这是对老板的要求。
员工要想着先敬其事而后其食,老板的要想着先其食而后其事。后其事之后还要加其食,这就是儒家的劳资关系——劳动模范和最佳雇主的关系。
想起我在以前参加培训的时候,常常听这么一句话:老板要多关心员工关心的问题,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他才能够死心塌地的为你服务。
怎么叫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啊?
第一,给他相对比较丰厚的薪水,他在这里能挣到钱,他当然愿意做了。
另外给予人文关怀。
有的会做事的老板,以前他会给员工家人拍电报,或者寄奖金寄给他父母,或者说把荣誉证书寄到父母那里面,让全村人或者说全乡人都知道谁在哪里干活,又得了奖金又得了奖状,是一件非常荣誉的有面子的事情。
还有的会给员工的父母写信,告诉他,你孩子在我这里干的非常好,如何如何,让父母非常有面子。
这样一来父母以孩子的工作为荣,就会要求子女好好干!
那员工在这里,个人精神上得到满足,荣誉上得到满足,生活上有人关心和照顾,就有一种家一样的温暖,就产生了归属感,所以就愿意在这里面。
这就是多说的,延伸出来的,老板如何对待员工的。
再来讲一讲,华杉讲的一个故事也挺有意思。他说,有一位当世中国的最佳雇主,华杉的好朋友,跟华杉说了一句话:对人一块一,对物九毛九。
意思是说一块钱的东西,我砍价到九毛九,他还是一块钱的东西,价值不变。
一块钱的人的服务,我砍价到九毛九,人家心情差了,服务价值可能打折。我不砍价,我给他一块一。
这就是儒家的忠恕之道,己予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凡事先承担自己的责任,凡事先替别人着想。
就是说,我们买服务要让人挣点儿钱,你别老是把扣扣搜搜的,你没省多少,但人心里不爽,心里边嘀咕着,这个人真小气!那华杉说的这个朋友能够多给一毛,相当于都给涨10%,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智慧了,一般人做不到。
他这里意思就是说,我们尽可能的让对方满意,让他心甘情愿地为我们做事,而不是让人心里也很别扭。
这一块儿要因人、因地、因时而作判断,不是说我非得要多给他。谁不想少一点呢?而且很多卖东西的他有了足够的空间,就等你砍价了,你不砍再多给,他当然高兴了,但我们不多花冤枉钱了吗?所以说要辩证地看。
华杉在这里讲说一块一和九毛九的故事,放大到整个国家,会发现好的国家是物价便宜,人很贵的,服务很贵!坏的国家,是人很便宜,物价很贵!
有的国家商品很便宜,但你理个发,按个摩,那人的服务很贵,这是理想社会!不论干点啥都能挣到钱,那钱都够花。
糟糕的国家就是物价很贵,人的服务很便宜,就大多数人的钱都不够花,都焦虑了。
这个大家想一想,因为有点像我们小的时候。人不值钱,干什么都不值钱,但是买东西都很贵。
现在你会发现理发越来越贵了,包括很多服务越来越贵了,但是物价越来越便宜了,买个电脑买个电视,买这些东西越来越便宜了,其实这也是一个理想社会的好象征。
在这里我要多说一句,就是我们要感恩,尽可能的在接收别人的服务以后说句谢谢,发个小红包之类的,表达一下,这样更容易加深两者之间的感情,有了情感链接,其他事就都好办了。
今天借着樊迟的口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智,什么是仁。换句话说,孔子对于中人以下是如何来简单明了的解释智和仁这两个大问题的。
希望大家听完课以后认真积极的回馈,这样会加深我们的理解,把孔圣人的思想装进我们的脑袋里面,指导我们的思想和生活。
时间也到了,今天这一章的解读就到这里了。明天我们来接着解读下一章。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这句话特别的出名,到底是什么意思?明天我来详细的给大家解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