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想着生活工作两不误,自己做饭,带去公司。久而久之,竟悄悄想融入大家,期求每天家长里短的办公室交流。
这两天跟大家一起吃饭了,交流也自然比之前多了些。项目撰写部目前只有我一个女生,拓展部女生多,我就跟他们一起吃了。
虽然同在项目部,撰写部与拓展部的工作,天壤之别。拓展部重沟通与交流,因为侧重于高端项目的开发,难度也更大,是项目部的前锋。
然而,我沟通交流,多围绕撰写项目书而来,出去做项目辅导或交底工作。这个周待得有点不自在了,一直闭门撰写,反而很想出去了。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师父安排我出去,我都会怵,会有坐立不安,而写案子,我就不用绞尽脑汁去做临场应变的准备。
现在大不一样了,看着旁边的小伙伴,背包进进出出的,我竟然会心猿意马。拓展部每日接连不断的电话,约见客户的目标更新不停,有我能看得见的灵活机变,也有我深深不解的困难。
是有好奇,也有无知无畏的心理,我也想有一天我能在拓展部,发挥自己的能量。像洪璐那样,轻车熟路,吃个饭的空当,也能约见一个客户;像朱琴一般,即使困难重重,仍旧迎难而上;也像贵娟一般,已现老成持重,游刃有余的姿态。
我一边行自己脚下路,一边环视我所在的群体,期望清晰定位。然而,我也很明白,方向,需要极尽远望,最重要的仍是我脚下的路。
看看陈老师,专业从容的指导,每日顾全我们团队的各种学习与引导需求,这些不但需要专业的深度,也需要眼界的广度,更需要在一段不短的时间里精细打磨。每次天马行空,每次倦意来袭,看到陈老师,我都会收敛自己的发散思维,专注脚下的路。
稻盛先生说,无论有多么远大的梦想,都需要落实到眼下的工作,将它们做到极致,就永远不怕前路遥遥。
因果报应,每次听到这个词,我都会联想到佛门,顿悟,四大皆空等,司空见惯却又着实不解。今天却在《活法》中看到,并且稻盛先生神来之笔,非常自然地就将“因果报应”变成了生活工作的道理。
小时候,我便耳熟能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我还是会将信将疑,并不奉若明旨,因此,我已经做了无数次侥幸,无数次掩耳盗铃。我觉得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仅我知。
《活法》中,看到这个信条公然躺在纸面上,我错愕了。看着关于这个信条的论述篇幅,我脑海里飞速闪过,这些天我在工作里犯下的疏漏与不严谨。
因果报应告诉我,我此时的怠慢与粗心大意,不久的将来,会悄悄变成我人生。我的工作是粗糙的,那么我也是粗糙的,我也不可能会有真正的事业与精致的未来。
原来以后的一切并非不可知,它的大方向,大范围,都潜藏在今天的努力与付出里。若是信奉因果报应,我们还能扭转自己从原生家庭得来的宿命,当然,这需要非凡的努力,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
我所行过的路,做过的事,无论天知不知,他人知不知,都已经成了我的一部分,成为永远的烙印,并非可以尘封起来,彻底地抛却。
我所做的,我知道。我想起来,有一次写完日报师父不太满意,第二天我用心了一些,写完发给师父,问他怎么样。结果师父丢给我一句话——日报是写给自己看的,我不评判。他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我羞赧不已。
日报是写给自己看的,同样,路也要自己走的心安。常问一句,是否问心无愧?
20170622
网友评论